DSC_0131  

從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就對德先生和賽先生有一種莫名的崇拜,但是民主和科學只是兩個名詞,這兩個名詞背後所醞含的意義遠遠比字面要來得複雜,而科學過去被看成是實驗可以反証的學問,現在則被用(數據)來做成懶人包,所以只要你看到數據時莫不五體投地、心說誠服,但數據就是真理?提供數據號的人(就是希望你那麼想)。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數據就有意義,數據必須在什麼條件之下談,背景因素更是重要,對于習慣偷懶或者認為自己很重要,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去(了解)或者(理解)的人,永遠會(認定)數據「都」是真的,它們會想盡辦法這麼想,這麼捍衛,但是這種捍衛本身只是一種催眠

 

過去某個朋友帶我去直銷的分享大會,那種盛況會讓分享的人永世難望,在分享的那一刻它會覺得自己是先知再臨,自己是在傳道(布道),那種氛圍可以感染周遭的人(我除外),結束後朋友問我:感覺怎樣?我說:這是信仰,這是宗教,這是魔鬼,你不相信的你做不好。從此,這朋友沒再找我參加。被數據催眠的人就和直銷分享會一樣只是一種自我催眠,沉浸在自以為是真理的氛圍中。

 

過去某個大神替別人做的FITTING和畫的車架圖,角度有所謂74.125這種(無比精密)的數字,被做的人一定認為---我真的來對了。這多麼科學!,是嗎?

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和車廠接觸過,你沒有畫過車架圖,所以大至上來說---你被騙了。這種小數點以下的數據可以讓你(深信不疑),但是對不起---那也是它不可信的地方。

 DSC_0104

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有次(我故意)給了鈦郁這個數字,鈦郁告訴我74.5做得出來,74.25沒有意義更不要說74.125了,如果你是用模具(或者有那麼丁點的可能)但是用焊的,那是不了解焊是怎麼回事,校正製具是怎麼回事,施工圖上都有一定的「工差範圍」,請問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無比精密,為什麼還要工差範圍,既然有工差範圍,那麼(精密)的數據會有意義。

 

如果我沒有試週鈦郁,我鐵定也深信不疑。有了這次經驗,我清楚---隔行如隔山。(你的主觀很少能成為客觀的事實),我小學時代參考書上有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証),現代人只記得大膽假設卻忘了小心求証。

 

經濟學把自己視為(最科學的社會科學),因為經濟學要用模型要用等式,微積分嚇退了一堆想學這門學科的人,一次我問讀書會的苗老師,它說學長你被騙了,凱因斯沒有特別代入數學,你認為它會比現代那些得獎的經濟學家差?這些經濟學家有哪些解決了當代的經濟問題?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講求均衡。但是真實世界中有多少人(是理性的)?有多少事物真的達到均衡?

 

結構分析是數據,車架幾何也是數據,甚至空力測試也有數據,有人問我這些數據的比例應該要占多少?這個問題不應該來問我,因為每個人的主觀讓自己會覺得自己懂的那一部分最重要,但是如果你想通一件事,我們通常說「這是個完美的組合」,那就是表示組成這件產品的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只是影響的層面有大小之分。

 

比如說輪組是牌花鼓、鋼絲、輪圈三件事構成,多半人的認知裡花鼓設計應該最重要,所以不管毛爹或者魏大都很重視花鼓的數據分析,毛爹一個分析跑了三天算了21次,但是就算這個花鼓是無敵的好了,用了維多利亞偏心框和用了航翊的UD框,同一個試乘者,在同一台車上,得到的感受就會有差異,更不要說用了不同品牌的鋼絲和編法上特殊要求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DSC_0163

這棵花鼓如果用的是偏軟的框,那麼它那無敵的力學結構是不是也會因為框的變形量而產生不如預期的效果,事實上如果用維多利亞的框、航翊的UD框和T-1000的框,在測試機上的扭轉剛性是不是一樣?如果不一樣?哪一個比較好?如果這個剛性是因為重量所帶來的,那麼在騎乘上的好和在測試機上被認為的好---會不會相同?

 DSC_0135

很多人看數據時如果只看結果,因為很多情況下有人就希望你(只看結果)。我記得有人問我運轉的輪組數據為什麼那麼差?我反問他:你騎起來是不是也感覺一樣差?他回我:並沒有。我問他:你認為---這之間的矛盾是什麼?

 

SIR自己很喜歡說(輪組是非線性的),我錯誤的理解是所謂完美的組合是一個精密算計的結果,表面的數字或者是如此,但是當你改變了某個元素,那麼就會改變了結果。

 

從長年追蹤CANYON(砍羊)的結果,我清楚這家廠很清楚怎麼樣可以(創造完美數據),從另外一個講法來說,「你懂得如何造假,你就可以永遠做出完美數據」,但是這和你騎乘過程中是不是可以感受到數據的完美「根本就是兩回事」,勇于嘗試才會有所不同,但是只是追求做出數據完美的車,事實上只是限制了車的可能性,那很符合德國人的工業理性,但是只執著在數據上是做不出真的(有靈氣)或者有靈性的車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