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ullpage_fullpage_Cannodale_CAAD12-disc-2017-first-impression-1  

映入眼中的數字,重量1100克,售價2XXXX,我知道如果碳纖做得比這鋁車還重時,你為什麼要考慮碳纖而不是根本就買這部鋁車,一樣是6069,這部車為什麼比它的前輩們做得更輕?是管徑抽得更薄嗎?從表面的陽極看,重量壓低應該和少了塗裝有關係,但是和CAAD91350相比或者CAAD101150相比,輕的應該不僅只于塗裝,差異應該是從比交中得來的,扣掉塗裝CAAD9確實做得比較重(這點從騎乘上就可以體會到),但和CAAD10相比這車應該是重了一些些,但是CAAD10曾被形容為易開罐(太薄),以致于它的舒適性非常非常高(197分)見https://read01.com/Poz4OE.html,但是剛性上則未必有著相同評價(見前述文章)所以一向以鋁車自負的CANNONDALE是否要回敬砍羊(CANYON)一下,拿回鋁車王者的寶座呢?

 MY17platform_TECH_CAAD12_DeltaSeatTubeBB30_C17_CAAD12SMARTFORMED_95

自從CANNONDALE幾部失敗的作品後,很常一段時間我不曾關注這家廠,昨天好友小廖把大衛西FB中對于CAAD12評價的文章傳給我,看了管型之後,對這部車確實有著和大衛西兄一樣的觀感,一向以來我對于車架的幾何和管型相當注意,(數字只是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大家清楚的「數據」,如何得到這些數字,管型管徑就是(重點)

 

我對于車架的觀點異常複雜,我覺得車架(不止是剛性),否則一大粒人永遠都是市場的王者,太半消費者拿選手做為仿效對像「更是錯的」。先天加上後天,選手是鳳凰我們只是雞甚至小鳥。量身訂做之所以能夠存活重點其實不在品牌(所以我對于SEVEN只以數字就能畫出車架不再那麼佩服)而在它徹頭徹尾就是個「人因工程」。所以量身訂做是一種精密的(考量)。這點是品牌商無法做到的,因此品牌商的數據之所以有意義(就在于你可以從數據中了解這部車的定位是什麼,是不是你的菜。)

 CAAD10%20002

所以數據好的車(未必)就是你的菜。FITTING和量身訂做是(人因工程),幫你做FITTING的人應該(不止于)幫你從數據中找出一部你可以騎的車。這是複雜的,是絕大多數FITTER不懂的。

 

CAAD12是部有趣的車,由于並未借到一部來騎,關于這部車的(想像)只能從過去經驗中(看圖說故事)。我的強項在于管型、幾何。因此對于這部車的看法亦來自這兩部分,路測部分只能俟諸有緣。(當然如果有人可以借我應該會去借)

 CAAD10VSEVO

如果CAAD12被認為是優秀的車,那(好在哪)?大衛西兄解釋了管型設計部分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403334113118117&id=159924100792464,但是它和CAAD10有很大不同嗎?不同在哪?我想這才是所有評價這部車的人應該做的工作。由于手邊沒有CAAD10車架,無法就細部做一個比較,更沒有明確的丈量結果(我的經驗中眼見都可能產生誤差,而且是非常大的誤差),所以我不清楚後上下叉是否做了很大改變,所以我對宣傳文(非大衛西文章)中聲稱剛性增加了百分之40感到好奇。數據如果為真(我也不會太意外),無非是CAAD10的基準偏低,所以要超越(並不難)

 

CANNONDALE的車設計都有一套模式,車架外觀不細看很難發現差別,CAAD1210差別較大的(應該)是立管和下管的打扁設計,CAAD10的立管也有打扁,輻度沒那麼大,下管則是圓形,CAAD12下管接近五通部分打扁的很明顯,這部車五通如果(變強)那麼剛性提升「並不意外」。重點是後半部,尤其是下叉有無改變?改內線意味重新開模,但是中間打扁部分有無變寬,前後連接部分有無變高,讓後下叉看似相同卻有不同(這點有待比較証明),如果只是改內線但後上下叉做法並無不同,那我個人認為改變會只是來自前半部,(頂多)就是剛性舒適兼具的車(沒騎過無法判斷)。從圖片看後下叉CAAD12(似乎)沒CAAD10那麼扁,但那有可能是(視差),得靠手中同時有2部車的人提供數據。

 2016%20Cannondale%20CAAD12%20Geometry

https://www.7hundred.co.uk/40807/products/2016-cannondale-caad12-ultegra-3---acid-red.aspx看過這號篇介紹的人會發現CAAD12是所謂BB30A的設計,也就是五通較寬,所以立管下管和後下叉的寬度(都會改變)。所以剛性提升是「其來有自」,而新的頭管和(前叉)被認為對操控(也有幫助),這部分應該是事實。同樣是1-1/41-1/8的前叉設計,重量和RAKE都不相同,CAAD12RAKE45CAAD10則為RAKE50,搭配頭管角會產生不同TRAIL值,CAAD12明顯抽車(侵略性)變強了,所以以我來看你可以說它是結合了CAAD9CAAD10兩者的優點而重量上又變輕的車

 caad12-rear[2]

這台車的幾何表面看是(為了銳利而銳利)雖然73RAKE50的搭配與72.6RAKE45相比(各有優劣)還原到TRAIL上各為5.65.957. 957.4FC除了入微的車手,一般人大概只能在抽車和上下坡中才能體會出那個差別,但是剛性的差異顯然會決定這兩部車的效能。所以即便在幾何上看CAAD12比較像CAAD9但是我個人認為它之所以勝,和幾何的差別「其實沒有那麼大」,一般人在這兩部車的幾何上應該騎不太出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