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Erikson-Road-Bike-Unpainted-Main  

所有的完美都是刻意打造出來的,完美的背後代表經驗的累積與努力

 

你為什麼買pinarello你為什麼買可樂果?有人說買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好車,但是如果我繼續追問下去,請問你可以告訴我---它好在哪裡嗎?絕大多數的人,或者說絕大多數車騎的不多,騎乘經驗有限的人,可能就說不上來了。所以你買的理由是建立在一個你根本就不是很清楚的理由上,這或者就是專家與一般人之間存在的資訊不對稱。

 

有讀書會的刁民問我:老師,你常問別人好在哪?那麼你真知道好與壞之間的差異點嗎?這個問題相信也存在于很多人的心裡。今天早上看到了香港車友有關于材質、厚度的疑問,我想他的問題或者也是泰半騎車的人或者買車的人想要深入了解的問題,那麼我們就用LITESPEED T1SL來做一個解答

 

結構剛性的差異來自于哪裡?來自于(材質)(管徑)(厚度)和(工法),一家廠的「賣點」是什麼?就像我之前一直講的(工藝)和(功能)的差別一樣,如果一家廠有很好的工藝,然後他在功能上做了提升,然後它還可以在重量上做到近乎完美。這或者就像大前輩講的-----你願意付出「多大代價」。從我這個講法裡你可以發現---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好是刻意做出來的。它是經驗的累積是KNOWJOW的結晶。

 IMG_0002_1

465是很好的材質,如果它願意在重量上減個200公克會增加什麼問題?一是施工難度會升高,一是製造良率會降低,這顯然就增加了「製造成本」,如果你要把管子抽到那麼薄是不是(工序)也要增加?那是不是製造成本也跟著增加?這一大堆要克服的問題,要不要用錢堆或者砸出來?你想要買便宜還要買好的,你認為有多大的可能?

 

T1SL的重量是多少?104X。普遍而言鈦車的重量都做在多少?13XX或者14XX。如果104X那麼容易做,那不是所有的廠都可以輕易做到,真的這樣,它們為麼不做?有人說了,老師,也有人車架做到很輕,那麼它的管徑是多大?我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剛性來自于管徑和材質,如果你做的很細很薄,那麼輕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剛性也和其它廠一樣?如果沒有,那是天理。質量不滅,不是嗎?所以鋼管車刻意偷輕---並不難,要做到剛性十足,就有困難了。

 

T1SL給一般人的印像是(雄壯威武),所以它的管徑顯然就不會很細,你騎T1SL會發現它(反差極大、層次分明),路感非常明確、踩踏的回饋非常直接,那就說明一件事,它是結構剛性一流的車架。如果這台車(很重),那,一切似乎都很容易解釋,但是,它做到管徑很粗但是重量很輕,而且,它還是台金屬車,那麼密度、質量,是怎麼克服的?這不就是個很大的學問了。

 

做工藝的廠商一直強調一件事,那個焊工是需要時間的,這一點我絕對承認。在機器人還沒有克服這方面施工問題之前,大量製造的難度不可能解決之前,這樣靠人工和(技巧)在收費的廠商,價錢都不可能便宜下來。事實上我們假設一件事,如果這樣施工的機器人需要很複雜的設計,那麼這機器人的製造費用可能也很高,所以(還是)沒有辦法便宜下來,即便是機器人可以克服這樣的問題,市場有多大?如果這樣的車市場不大,那麼廠商會去買機器人嗎?

 19858650_1388596097893231_1712339557_n

有人可能覺得我想太多了,事實是---一點也不。想要焊到完美,多半使用的都是圓管,這樣才不會有施工角度的問題。機器人如果要做複雜工作,那光是設計這個機器人出來可能就是問題,這樣的機器人有多大市場也是個問題,說到底了---如果不符合製造成本,那麼會便宜嗎?答案似乎就在那裡了。

 

回到T1SL上,當一台車要做到剛性十足,那材質就是個問題,材質的差異性大概在15-20間(當年聽航翊陳副總講的,一直都不敢或忘),但是材質優勢並不保証有(重量優勢),所以要做到重量優勢(不單單是)材質就可以全部克服的。所以LITESPEED的管要抽到那麼薄,還要保持材質的優勢,那就不是一般廠商願意下工本去做的。因為這牽涉到精抽管、熱處理,這些耗時又耗工的問題,只會增加成本,所以(LITESPEED賣得貴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嗎?)

 

光看上管那個6/4鈦的八角管,根據過去和鈦郁許總請益所得,那個管要不斷做反覆施工,還要做退火,還要保持材質本身不會因為這樣做而脆掉,講現實一點---那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既花時間又花精神,還不保証一定有用(當然就事後之明來看LITESPEEDKNOWHOW克服了這個問題)

 19894222_1388495121236662_935356769_n

有人問我做那個八角管幹嘛?只為好看?當然不是,之前和BRAD談時就知道LITESPEED每台車都有不同的定位,所以它在管材的形狀和設計上下了很多工夫,很多製造商不騎車,所以並不清楚「車要怎麼做」才會產生功能區分,但是LITRSPEED的設計師本身就是個愛騎車的人,所以這樣的設計本身就存在著太多一般人所不了解的「目的」在。

 

針對這一部分,在過去和大前輩討教的過程中我把它當成(工法)來看,這通常是一家廠的精華所在,也是不傳之秘。越厲害的廠,這樣的(深度智慧)越多。所以刻意去減少施工難度,刻意要壓低施工成本,只是外觀做到亮麗好看,對于懂車的人來說只是「騙人的把戲」。車要做得好是有很多學問在的。這些都不是看外觀就足以知道的。

 19894049_1388495131236661_1657636892_n

兵法上講「刻意示強」就表示你在掩蓋某些的問題,我不清楚刻意只追求外觀亮麗是不是最後也只是(金玉其外),這點要靠大家自己去想去判斷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