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W_1056  

我喜歡閱讀喜歡嘗試,早些年並不懂學習法,無非盲修瞎練,我把這些不成熟的學習都叫雞肋(出自三國演義曹操,意思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怎麼學才是有效的,我的經驗值高出一般人,我知道很多事,也懂很多事,但是知道沒有意義,止有真的懂,才會是你的。----這個經驗就是我今天要勸大家的。

 

我學幾何的機緣來自三個人,一個是陳智陽在阿綸店裡講的(動態平衡車架),一個是張壽生談953時提到的亞洲人幾何,一個是前太宇經理老翁講的車架是平行四邊形的移動。這三句話如果是你,你會認為是對的還是錯的?你要如何判斷?他們是錯的?這就是知道和懂的分別,你從網路上「知道」很多人的陳述,但是你如何判斷陳述的「真假」?這和過去高中或大學聯考背公式一樣,背公式,大概進了大學就還給老師或補習班了。為什麼你這輩子沒學好?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知道不是真的懂。

 

知道止停留在大腦的工作記憶區,懂是要神經元真正連結,所以知道都是別人的,止有懂才是自己的。

 JWW_1039

這三個人的講法中止有翁經理是真畫過車架,所以他才會講車架是平形四邊形。你把頭管和立管、上管和前軸距想像成平形四邊形,確實是有車架的影子在。所以這四邊是互動的,你牽動任何一邊,另一邊就跟著要改變。但是(止有這樣)是不夠的。

 

不夠的原因是因為這個講法只談到「結構」或者說(架構)。但是組成這些架構的是一些元素,車架的操控和性能是繫乎這些元素之間的「精密計算」,所以動態平衡用在描述頭管和前叉的關係是不夠的。車架的問題並不是頭管的問題那麼簡單,動態平衡指的應該是車架幾何元素之間的複雜計算,如何既銳利又諧調,而不是如雞排一般,把一般人認為最好的數字放在一起,最后反而成為災難。

 

我是怎麼懂的?我騎雲豹第一版953時速度上來很快,但是到了某個速度就出現停滯,速度為什麼上不來?但是我自己畫的車架卻快到讓人撞牆,所以我知道不是材料的問題是幾何問題,因為雲豹原始設計沒有把953的幾何畫到銳利,認為現代鋼管休閒騎就好。

 

我替賴威宇畫過車架,但最后他改了我的設定(他應該不知道他是這世界唯二兩個改我設定的人,而且他是第一個),后來我知道他每次下坡后三角都會飄,因為他改了五通的高度,讓后三角的結構改變,我給五通高度都考量到材質和重量,給的應該是合理的,所以這個意外的經驗讓我清楚,車架幾何的數字之間有一種動態關係存在。改一個要考量其它個。這才是動態平衡

有人問,要如何知道幾何元素的作用是什麼?我承認,除了車廠一般人很難累積經驗值,因為五通高低這件事,很少人會注意到。如果買車沒有看幾何的習慣,根本不會知道某家廠五通高度是多少

 

有些廠商對幾何是「不怕你知道」,因為它覺得幾何就是他們的賣點,有些廠商對幾何則是「生怕你知道」,所以它家的幾何表往往是止有幾個必要的數字,我個人的經驗都是從「不怕你知道」的廠商累積起來的。如此才會知道到底幾何有哪些元素存在。不怕你知道的廠商,我的經驗(都是對幾何認知比較強的廠商),所以我后期對幾何的理解都是從「比較」廠商之間不同,「深化」我對幾何元素之間的認知。

 JWW_1044

事實上如果你沒有試著畫車架圖,你絕對不可能真的(懂)幾何,你沒有測試幾何數字的意義,騎出它的「差別」,你不會了解到底這樣或者那樣差在哪。比如說五通高度有7.16.3這區間,MOOTS甚至做到更低,我做Xcr時完全抄了moots的幾何,我請彣錩試車時,他問我底盤是不是比較低,過灣時曲柄幾乎會磨到地面。這和賴威宇講后三角拉滑剛好可以聯在一起看。

 

我自己在學著量身訂做之前,同一個尺吋曾經畫了三張車架圖,7473.573,以現在來看,這個區間太保守了一些,如果我能把間隔放大到一度,那我對幾何變化的了解可能會前進好幾步。所以有人抱怨無從了解幾何。因為無法了解改變了之后的情況,我是可以完全了解的。

 

知道很容易,但是懂卻是反覆驗証的結果。因為就算知道可以成為架構,但是沒有驗証的知道就像公式一樣,永遠不會是你的。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