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238.jpg一直以來都有人問我他要買什麼尺吋的車?他傳了他的身高還有車廠的幾何與解說,我請他來做FITTING才能確知他究竟該買多大的車,他說不過就是決定一個尺吋為什麼要那麼麻煩,我和他一一解釋了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身高只是一個參考值,事實上每個人的(幾何)都不會一樣。

 

一直以來讀書會談的都是人騎車,為什麼是人騎車,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所謂大數據是一個參考值,車架廠的幾何是考量方便畫車架,並不是什麼大數據的結果,FITTING這檔子事是在車架幾何出現之后才出現的。我們不可能有那麼多的FITTING結果再根據結果去設計車架。講現實一點就算要根據FITTING的平均值去設計車架,這個平均值也屬於FITTER的知慧財產。

 

我們要先確認這個FITTER所做的FITTING是一個有效的FITTING,那麼這個FITTER所做的資料庫(大數據)才會有意義。過去有人講亞洲人的幾何,事實上區域性的大數據,確實會比車架廠的幾何要來得有意義。

 

但是車架廠如果按照(台灣地區)的FITTING結果(如果真的有這種有效結果)做的車「未必具有」普世價值。台灣的內需市場不會養得起這樣的幾何設定。所以你要相信什麼大數據嗎?事實上所有車架廠的幾何都是以全球銷售做為眼光的。

 

如果你騎雞排的車,那麼它的S號的有效上管距離普遍都是53.5。這樣的幾何只對雞排賣車有意義,事實上它家的幾何是根據台灣地區的數據結果做的嗎?當然不是。那你有問為什麼它家的幾何是這樣的嗎?你會問嗎?應該也不會。

 

雞排對它的尺吋都會給一個身高區間的參考值,很多人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參考值就認為(自己可以騎這個尺吋的車),沒有人問(這個區間那麼大,那是為什麼?)我想多數人都不會問。你認為車店會幫你做考量?那你未免太善良了。

 JWW_1136.jpg

讀書會的經驗裡人的比例比人的身高要重要多了。比例包括上下半身比例,大小腿比例,上半身和手長的比例。下半身短上半身長的人,你要用身高去判斷他騎什麼尺吋嗎?如果有人167卻騎上管53.5的車的可能理由是什麼?不是因為它上半身長外加手也長嗎?但是這樣的人能夠騎水平車架嗎?當然不行。因為上管53.5的水平車架,他連上管都會跨不過去。

 

一樣175的人,兩個人的肩膀一樣高,但是下半身大小腿的比例不一樣,手長的比例也不一樣,試問這兩個人應該騎相同尺吋的車,至少我知道一件事,這兩人的高低差會(差距頗大)。所以單單用《簡化》的身高去選尺吋是對的嗎?但是這樣很基本的概念,對多數車店來講都沒有。別人不懂,你要買車,至少你自己要懂,不是嗎!

 

但是這樣的事該怪車店嗎?品牌商在車架尺吋的適合範圍中做了標注,所以車店順理成章的就把這樣的(建議)給接收了過去。嚴格說來專業車店應該是要發現這裡面的不合理性的,但是或者是大家都想賺容易賺的錢,所以就不以為意。但 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相信車廠的。那麼我們的專業又是建立在什麼之上呢?

 

我在這裡建議用比例而非身高去看問題,並非我標新立異,而是做為一個FITTER起碼的認知。古早時代的車店把龍頭反裝,把坐墊推到最前面或者最后面,只為了把車賣出去。那時的人(習以為常)。資訊不對稱情況下,消費者以為這樣是合理的。但是現在對於自行車的知識日趨普遍,那麼車架不只是尺吋還有操控問題都已經被提出來。難道賣家還要裝做不知道。

 JWW_1188.jpg

賣車給人騎,人是主體,所以人能不能騎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到讀書會來做FITTING的車友曾經看過我做一件事,由於他之前並未騎過車,所以他的所有幾何和車架大小座墊高度都是我給的。我只根據她的身材比例就決定了他的上管長度、座墊高度和座管角度,結果這個模擬數據和他的初步結果幾乎一模一樣,那是大數據嗎?是有大數據的成份,但是更多則是來自於對她身材比例觀察之后的猜測。是一種經驗值。

 

所以這位女車友的FITTING幾乎沒有太多功夫就近乎完成。她或者以為這件事應該不難。畢竟她對車業這些專業並不了解。事實上就算你騎了很多年車,也可能對於自己問題不斷不明所以。很多到讀書會的車友是在我們診斷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問題是其來有自。

 

我一直強調一件事,觀念很重要。墊基於一個錯誤觀念的理論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結果的。用身高來選尺吋是一個很流行的觀念,但是卻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每個人的比例或者就像指紋一樣是不相同的。

 

文章是知彗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