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人在談輪框限重的問題,我比較PREFER的可能並不是框的限重




基本上我覺得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還原到兩個點上面「結構剛性」和「材料強度」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框」的選擇不如說最後可能還是變成輪組選擇




 




當你還原到結構時,你考慮到的問題可能比你單獨用框思考問題要來得周延




因為框單獨看也算是一個結構,這個結構的好壞受設計也受到材料強度影響




如果你單獨用框而不是用輪組的「結構」來看問題時,你就忽略了花鼓結構




沒有花鼓你不可能變成可以騎的輪組,而沒有鋼絲你在花鼓鋼絲間沒有鏈接




 




過去我寫過一篇文章,在談論輪組選擇的幾種條件,其中一種就談到了體重




目前在花鼓設計上有所謂1121的分別,這是系統根本上卻是結構




可能很多人在下坡過彎時都體會到了某些輪組結構平衡的改變現像(張力)




雖然你的輪組在很短的時間就回到原來的張力值,但是那個陰影一直都在




 




框要選結構更是重點




其實,這種可能被叫做張力歸零的現像,就是花鼓設計本身所承受的極限值




這個極限制當然可以受設計條件的影響而不一定會來到,但似乎並不太多




對於昂貴的輪組或者做了這個或者這種考量,但是一般輪組未必考慮那麼多




 




這個系統的問題出現在某一個點上面,其實就是和「體重」有絕對的關係




當然會形成張力歸零現像的情境並不算太多,但是應該發生的狀態都很類似




 




我記得我有一次騎某個廠牌的輪組,過彎時我感覺出現打滑懷疑是胎沒裝好




那時我騎公路車沒很久,問了一位專業技師,他也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




到我對於輪組的興趣和車架一樣高時,有幸聽到了某個人解讀才清楚為什麼




 




當然,很多輕量化的輪組都有所謂「重量」限制,但是這未必和系統有關聯




因為系統的問題可能是這個系統在決定時,它所潛蔵的問題就已經在那裡了




但是,某些體重問題卻可以透過鋼絲數量的多少,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告訴那些新進車友如果體重較重時可能選28-32孔的




其實這個建議本身就和「結構」有絕對的關係,你的框再好鋼絲不夠多




那麼很顯然,你的體重壓下來時,就算張力拉得再高,你還是會覺得軟




 




框要好當然是結構設計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想要達到又輕又強就和材料有關




為什麼我當喜歡說輪組要好「框占一半花鼓占一半」其實道理也就在於此




 




手編輪的師傅都很清楚框本身夠不夠硬的問題,也很清楚要如何去救的方法




而輪圈廠也很清楚,如果框體本身的剛性不足時,輪組根本就會編不起來




因為很可能編得就像是洋芋片,不可能達到極高的真圓,而且很容易就變形




 




錯誤的認知無處不在




所以過去有人一直在談XR-200的鋼性問題甚至有人拿它來和DT R1.1來做比較




其實選擇這個框的目的本質上都是偷輕,絕對和這個框的剛性沒有什麼關係




當你要把鋁圈輪組用最少的代價做到最輕的選擇時你會怎麼做?但是結構呢?




 




一直以來大概只有2X2編法才能夠讓它有比較好的結構,但是以犧牲鋼絲為代價




所以如果你是百公斤的車友你真的認為只要考慮框的問題,所有的問題就解決?




 




很顯然的除了你的框不能夠隨便選之外,花鼓的系統鋼絲的數量都必須要考慮




所以為什麼我在看這個問時,會認為要還原到結構剛性和材料強度道理即在此




 




輪組問題看似不難但是往往是環環相扣的,如果要求全,就不能夠單考慮一個點




很多人對於輪組的觀念是停留在一個點上,而且往往是「似是而非」的情形




老友黃榮達最近才寫了一篇輪圈高度和側向剛性的文章,糾正了某些錯誤認知




事實上我想它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告訴人,錯誤的認知是,其實是無處不在的




 




很多問題,其實你只懂一點和不懂,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