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一個問題,你常在講車騎人與人騎車,好似人騎車對你來說比較重要




 




我個人的看法應該是比較偏向於人騎車,但是我並不否認車騎人的存在可能




我的意思是「騎乘其實有些時後是看目的」因為「車架幾何自有其意義存在」




因為對於騎乘者來說如果你的目的既然是休閒騎,那又何必搞得那麼的戰鬥




 




我記得當年我用了某家廠的幾何做了一支車架給某給朋友試,他覺得很不錯




我問他,他之所以認為不錯的理由是什麼,我記得它給我的答案是車架的角度




 




他認為那台車在無須站起來抽車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本身的幾何拉高迴轉速




而那台車的座管角是74.25度,這其實是比較偏向於義大利車廠喜歡的角度度




而所謂在不站起來抽車的情況下可以拉高迴轉,講的其實就是用了較多的四頭肌




幾何當然自有其意義




幾何變動當然會牽扯到使用到比較多的某塊肌肉,這點對有經驗的騎士不難了解




所以對於現在車架廠的幾何變來變去,乃至於義大利和美式車架設計上有所不同




以至於有人說的爬坡幾何或者攻擊幾何,談來談去無非就是對這些肌肉的影響




 




所以,我一直認為車架在幾何設定上面自有其意義,你去適應它就是車騎人




但是這些幾何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騎或者是不是這些幾何能適應所有的人?




 




如果用FITTING的觀點來看,如果你要談你的身高手長的側量結果來做比對




那麼,懂得的人應該會很清楚的是,這些幾何和你身體適合的幾何未必相符




所以過去我常常提醒想要購買某家廠的車友,最好先去做測量看你能不能騎




 




而且我的想法是「幾何如果有其意義,所以,過度的調整就會沒有意義」




因為從目的論的觀點來看,你本來就不適合這家廠的車,調只是讓你能騎




既然你只是能騎而已,那麼當然就無法把原本這台車的功能性發揮出來




 




那天和一位車店的店長聊到這方面問題時他談到假日和專業騎士的分別




當然我認為這樣的講法其實不一定被全部認同,但不無方便法門的味道




 




當然,假日騎士不是不可以騎的很專業,但是似乎不用那麼拚或那麼操




對於這樣的車友來說,其實它需要的可能是正確的設定,「騎得健康」




也就是說,最好它一上車就可以「就定位」而且覺得騎起來「很輕鬆」




 




對於這樣的車友來說它的高低差可以不用太大,但是重心一定要抓對




現在很多車做的頭管比較高或者後軸距比較長,乃至於車架不那麼硬




 




這些,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滿足某種騎乘設定上的一些有利做法




但是,這些只是提供了舒適騎乘的相關條件,要達到目的還是看測量結果




因為就算是這些車架「很會想」,但是如果它與你不合,那麼依然沒有用




 




我不是專業騎士所以我對於專業騎士的定義是什麼,應該做不得準算不上數




如果要勉強談一個方向的話,我個人的看法是專業騎士應該重的是騎乘效率




所以在某種情況下,它的身體幾何是什麼對於它來說其實在意義上沒那麼大





要舒適還是要效率?




反應在FITTING上時,其實這樣的騎士可能可以「忽略」它的身體幾何結果




因為為了到到「效率」的目的,它可以選擇對贏得成績最容易發揮的設定




 




過去我一直比較偏重對於「靜態FITTING」的了解,對動態FITTING沒那麼看重




或者這是因為我自己就是那位店長口中的假日騎士,沒想要騎得那麼拚吧




 




我當然很清楚74.25度很利於股四頭肌的使用,也知道它談的其實是效率問題




但是對於像我這樣花了一年時間去分辨74度和73度有何分別的人而言




雖然我很清楚74度對我來說要騎沒什麼問題,但是73度還是比較適合我




 




對我來說騎得舒服比較重要,73度讓我覺得即便是長途騎乘也不會怎麼累




所以即便我在馬路上被別人巴過去時,我也沒有什麼加速追上去的念頭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