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車要怎麼改?對於任何一家車廠來說都應該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改車,基本上不是「為了改而改」,目的只在於創造新鮮感創造不同




在我看來「一家認真的車廠必須要求好心切」,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




 




很多人認為多半的車廠不過是隨著「材料」的演進,在重量或者剛性上改善




這個觀點用在某些材料比如說碳纖,會是非常貼切而且在難度上面比較低




但是同樣的情況用在金屬材質上面來說就不會是那麼的容易,甚至吃力不討好




 




大家常見的金屬材比如鈦或者鋼,基本上在重量上很難降得下來,鋁則好一些




所以普遍來說某些金屬材如鈦或者鋼你能難看到「改款」多半只能強調「工藝」




至於金屬材的改款不是沒有,但是除了少數的情況之外,可說沒什麼成功的例子




 




大概我自己印像中最成功的例子應該是litespeed VORTEXARCHON間的變化




為什麼說是成功的?因為重量從12471047少了200公克,但剛性並沒降低




 




但是就算是LITESPEED,從ARCHON轉到新的T1我個人卻覺得(並不滿意)




因為在剛性上或者有「部分」的增進,但是重量卻多了二百多,有這個必要?




對我來說這個改款只不過趕流行,看不出LITESPEED有任何新概念或技術




 




大頭管鈦是一部好車,雖然有人用碳纖觀念來寫測試,但無礙於它好的事實




但是這樣經典的一部車你要如何改它,我個人認為這也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很多人騎過大頭管鈦車,也對這部車的騎乘感覺與戰力留下了良好印像




過去我一位工研院的老朋友甚至用它來南征北討,在比賽中屢屢打破個人紀錄




當然最誇張的應該是我一位曾是選手的朋友,他只說早知道就不買ARCHON




 




「改款」對雲豹來說已經叫很多年,這裡面當然有內部的考量也有一些外部壓力




畢竟對雲豹來說,鈦郁是合作多年的伙伴,但特徵太過相似,鑑別度就會降低




所以開發屬於雲豹自己的「零件」一直以來都是關心的車友所提供的基本建議




 




所以當今年車展概念車出來之後,其實我就一直在關注這項新產品何時會完成?




很多人以為,下管改成方型就是最大的不同,這個看法其實只能說「是也不是」




 




這個改法只是比較「顯著」的部分,比如(走內線)換勾爪等小細節則較易忽略




至於後下叉的不對稱設計,這在別的廠已經使用了,雲豹這次也拿來用在車架上




不過也正由於這個新設計,終於讓我在兩種設計之間得到了「不一樣的感受」




 




矛盾的組合意外的結果




基本上車架的設計大概不脫幾個方向,五通的剛性與頭管強度乃至於垂直振動




要做得好除了某些部位加大之外,焊工、抽管等技術則是隱而不見的重要環節




所以對於車架來說某些部分是看得見的,但是更重要的反而可能是看不見的




 




這些部分有些時後是從車架的重量乃至於騎乘的效果,從反向推測出有玄機的




嚴格說來雲豹這次的改款其實是「意圖很明顯」與「做法很明確」,所以不難猜




 




但為何是矛盾的呢?基本上大頭管鈦的剛性其實已經「夠了」,再強不見得必要




如果用一根比之前更強壯的下管(如果)再加上BF30的五通,比之前或許更好




但是現代車架的設計未必只是「剛性」的考慮,而剛性也不必然是「唯一」考慮




 




所以真正好的車架是「剛柔」並濟的車架,這才會有車架強調垂直振動的功能




既然雲豹要強調剛性那何必要搞一個「不對稱」的後正叉設計,延用原來不更好




 




其實後下叉不對稱的設計在騎過之後你就可以感受到,在「舒適性」上有提升




一個超強剛性的前三角和一個偏向舒適的後三角,看起來不是「有些矛盾」?




但是這樣的組合騎起來的感覺是什麼?意外的卻得到一個「剛柔並濟」的路感


 





 




也就是這台車該有的剛性絕對有,但是對於長途騎乘來說也會是非常適宜的車




如果要我對於這台車的說一些挑剔的話,那麼我認為這台車的重量可以再下降




 




很多人或許認為車做好了重量怎麼還可以再下降,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不可能




基本上這台車或許是量產車,但是是不是「定規」我並不清楚,但是訂做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想走內線的人應該延用原來大頭管鈦的那一根「原始上管」




下管如果雲豹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偷輕」一些,怎麼偷(應該是有辦法)




然後五通如果是我,那麼我會放棄BF30,因為我認為改了下管就應該夠了




 




那麼這台車所反映的或許是更多的選項與更好的結果,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




基本上我認為雲豹很努力在打造新的變形金剛,目前看來初步的結果應該不錯




 




但是對於我這種刁嬋來說「好只能更好」,只要有任何更好可能,都應該要考慮




任何在性能上的提升或改進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重量還能下降---那就更好了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