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有一個朋友叫STONE,他自己會編輪,對於怎麼編也很有嘗試的精神


由於他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騎士,因此對於輪組的效能也格外的講究


前一陣子,他和我談到他把手中的花鼓和框如何重編以及騎乘的感受


 


其中有一段是他仿照邪惡手編輪的方式,重編輪組,然後騎乘的情況


根據他的講法是,邪惡手編輪每四根鋼絲的張力都不一樣,要調整很久


 


所以,一組輪編下來大概花了好幾個小時,對於他來說有點「浪費時間」


但是以他八十幾的體重和POWER騎下來,結構剛性確實比其它輪組要好


 


由於他自己有時也會嘗試一些,比如把鋼絲綁起來和不綁之類的比較


因此,對於他所說的結論,雖然我早已知道,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由於多半的騎士都沒有機會接觸到輪組或者花鼓廠,只能自力救濟


因此,對於輪組的要求比較高的人,多半會想「改變」或「改善」騎乘效果


所以類以STONE所做的嘗試,其實只不過就是在重覆過去我所走過的路



邪惡輪有它的歷史意義


STONE所編的邪惡手編輪,就我所知已經借給了某位它熟識的車友在騎


據他的告知對方似乎也騎的很高興,但是STONE也警告他不知何時會斷


 


那天STONE到我家,把我手中所剩無幾的邪惡手編輪給借走了


其實,對於我來說邪惡手編輪不管對或不對,其實都已經是「過去式」


 


它是受限於既有的花鼓和框的情況之下,不得已的一種救濟措施


當你只能牽就於你手邊材料而又想要最好的結果時,那它或者是一個選項


 


其實早在STONE之前也有人問我「在邪惡手編輪和無名之間」我會怎麼選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其實很清楚,沒有人會選擇一組「會斷」的輪子


所以在耐用上面,其實邪惡手編輪很自然的就出局了,當然答案還不止於此


 


基本上邪惡手編輪的結構雖然很強,但是在效能上「應該」是輸給無名的


如果你只是想用編織法的互制效果來和「設計」過的花鼓來比,是不智的


對我來說編織法就「等同」於另外一種型式的綁鋼絲,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當然綁鋼絲和互制之間還是有「些許的」差異,互制的結構要比綁鋼絲更好


但是綁鋼絲並不會讓鋼絲斷掉,但是互制的最終結果,卻是一定會斷


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個條件只是表面的,差異是決定在固定方式上


 


我記得運轉魏大曾經在這個部落格裡面寫到固定的三種方式,談到那種最好


其中它談了「勾頭」「直拉」和所謂的三位一體的「全固定」,三位一體最好


 


回過頭來看邪惡手編輪你就知道,它是「勾頭」但是是勾頭的變形和進階


「互制」其實就是在勾頭的情況下,改變「固定」的方式,來轉化舊結構


當然它的效果相對於勾頭來說,會好很多,但是這是某種「犧牲」下的結果


 


互制的結構對於動能來說,當然是有所提升,但是並不能夠達到「零」損耗


當然除了三位一體之外,要達到損耗降低的效果其實都並非那麼容易的事


但是當你一部分的功能轉化到固定上面時,在另一方面自然不可能沒有損失


 


所以對於我來說「手編輪」能夠做到的「最好」結果,大概也就是「到此為止」


因此如果我還在邪惡手編輪上下工夫,那麼能得到的提升,嚴格說是「沒有的」


 


STONE問我,為什麼我很篤定「無名」是組一定勝過邪惡手編輪的輪組呢?


從表面上來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無名其實是一組「全直拉」的花鼓


所以光是「固定方式」上面,無名就「應該」要比勾頭的邪惡手編輪來得好



在驅動上無名是獨特的


但是也有很多輪組是「直拉」不過騎乘效果卻未必比邪惡手編輪要來得好


所以當然「無名」的戰力當然並不全然是得自於直拉的固定方式而已這點上


我的理解是,花鼓設計不全然是「結構」的問題,還牽涉到驅動效能設計上


 


什麼樣的做法能夠讓花鼓產生更大的「推力」或者你可以理解成「驅動力」


我想這大概就是過去運轉魏大一直在談的從純結構跳到「力學」思維的差異


 


我想很多人都發現雖然某些輪組限重,但是就算限重「輻條」也未免太少了吧


其實這種鋼絲很少的花鼓,簡單一些講就是屬於力學考量的設計,有其學問在


 


當然無名並不是一組鋼絲數很少的花鼓,固定方式上也不能說是「零」損耗


但是在驅動設計上的獨特性,卻能夠讓「動能」的保持達到最佳化的效果


所以劉書銘才會說在不知不覺,甚至不怎麼費力之下,速度就這麼的上來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