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座艙設定」你的車要「怎麼挑」「怎麼調」?


 


那天一位車友傳了條簡訊給我,想問說,他要買的車架是否適合他


當然,在這之前他也把一些有關他身高腿長的資訊傳了給我,讓我判斷


 


不過,雖然網路上很流行輸入「資料」,就「得出答案」的作業模式


但是,一向以來我認為這只是「方便」你掌握粗淺的概念,並不「精準」


 


對於絕大多數的車友來說,很多人以為「這樣就夠」,事實上並非如此


過去某一家車廠在推量身訂做時,也「照本宣科」,來了這麼一段


但是,當圖面資料拿到我手裡時,整個數據就是「不可行」被我退回


 


因為那個「範圍」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就算做為標準都有些太空泛


當然量身訂做就是希望做出來的車架,可能要「剛剛好」,不然誰願花錢做


 



 


有錢在手何必急


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認為市售版的車架「不能夠那麼講究」,這是事實


因為對於市售車來說要「剛剛好」是有點難,所以你不能要求頭管一片不墊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要墊的片數太多,變成「天鵝」那會是對的嗎?


 


其實頭管是不是太短,所以造成最後要「墊多少」,並不算太嚴重的問題


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是取決於車架的「長度」和你騎乘重心是否移動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高多少,所以大概車架「上管多長」應該就決定了


這個講法對於那百分之八十的人來說可能是對的,但如果你是不幸的百分之二十


 


相對於那位車友的168來說,他所給我的胯高其實應該算「比較特別的」


所以他的高低差或者他的「上管長」可能都存在著一些不可知的變數


 


而那天當他告訴我說別人要推薦他的車架上管長是53,我就開始懷疑


是這個推薦他的人「資訊有誤」「不算懂」,還是根本就是被車店騙了


 


相較於他的身高來說,這支車架的上管長,應該是一百七十二三的人騎的


了解公路車的人應該很清楚不要說一公分有差,就算是零點五公分都有差


 


基本上不管是依照過去的經驗或者常識來看,他應該是選上管51.5的車


更何況對於選車來說,這只是眾多考慮因素當中的一項而已,還沒論及其它


所以,當他很急著找我,想要知道我的看法,我只能說「他太急了一些」


 


雖然他告訴我說,他讀這個部落格一年多了,但是我懷疑並沒讀到fitting


因為,按照我過去的經驗,除非你早就有了「正確的fitting數據」別急著買車


 


因為對於「調整」這件事來說,我個人的容許最大範圍大概就是「一公分」


如果你車買回來,最後找到正確的人幫你調整時,卻發現「調整值要很大」


那麼這台車你真的可以騎?或者你要這樣騎多久,可能都不是你敢肯定的事


 


與其讓你「事後後悔」而且車店老闆很肯定「不會讓你退」,最好是先做好fitting


因為有了座艙設定的數據之後,你可以根據「幾何」來選車,不必漫無頭緒


 



 


沒有數據別下決定


當然,我們也看過一些「視覺系」的車友,完全是根據「感覺」在做選擇


對於別人想要「怎麼」騎車,我覺得那是「他的自由」,而且他也「沒有問我」


 


基本上我認為,追求高騎乘效率的動態設定,對每一個人來說不一定「有」必要


但是如果要騎的輕鬆,那麼對每一個騎乘者來說,一定要有「正確的座艙設定」


也就是你的「有效上管長」「高低差」與「騎乘重心位置」就一定要夠清楚


 


如果沒有這些數據,你如何知道你要騎到底「多大」的車架,立管高多少


如果沒有這些數據你怎麼知道你該買頭管多長的車,你的位置要不要調整


有些人把調整的可能性寄望在「龍頭長度」,基本上龍頭長度也不能太離譜


 


所以如果你沒有這些靜態的「座艙設定」,你如何來選擇「你要的車」


如果你已經買了車,也必須根據這些設定,來對新車做最原始的設定


然後再根據你騎乘的感覺來做微調,做所謂的「精密檢驗」


 


既然都已經有預算了,其實就不急了,畢竟對於騎士來說「買對車」最重要


所以,不要因為有人告訴你老闆要便宜你,就急著牽車回家,有錢不怕買不到車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