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約了之前教的世新學生喝下午茶,順便解答一下他們學習上的問題


在將近四個小時的過程中,我們談了很多,但是我不確定這些學生懂了多少


晚上回到家中時,接到了一個學生的訊息:他說老師我有問題請你打電話給我


老實說:看了這個訊息之後,我不知道我該生氣還是應該覺得好笑


 


因為在下午的談話中,我們談到的就是一些學習的問題,當然也保括了態度


我在當中也告訴他們:基本上如果別人幫你做的越多,那麼你得到的會越少


 


我想現在的小孩子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失能」因為父母親做的太多了


所以表面上似乎他們都曾經「經歷過」但是那最多也不過就只是經歷過


 


但是如果你真的問他:請問從這當中你得到了什麼「經驗」?


那很可能是沒有,因為事情根本就不是他做的而是父母親做的


 


我覺得我應該不會主動打電話給這個學生,並不是我不關心他的問題


而是如果你出現了問題,是你應該主動去找人詢問,而不是等待別人的答案


 


所以,就從一個最基本的態度來看,講了一下午,依然是「積習難改」


如果我真的打電話給她了,其實答案就未免會來得太容易了,反而學不到東西



父母親做的太多了


 


我想,一個唸到大學的學生,連一些應該有的態度或者觀念都沒有


究竟是那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不是都希望別輸在起跑點上嗎?


所以這難道是這一代的父母親做錯了什麼嗎?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如果你去書店,你會發現,或許是少子化,所以教養書真的還滿多的


多的情況雖然不如那些教你賺錢的財經書刊,但是也差不到哪裡去了


但是,每一本教養書不免要主打一個議題,不然如何吸引你掏錢呢?


 


從早期的哈佛女孩劉XX(大陸素質教育的濫觴)到不只是天才


這樣的書真的可以說太多了,雖然他們都是實証,但是放諸四海皆準?


 


其實就算這些例子真的存在好了,但是怎麼做?講得實在是不清不楚


所以在我的書架上這些書也不少之後,老實說我看了都覺得老套


 


那麼為什麼會談起梁旅珠這本書呢?老實說是因為看到一句話剛好吸引了我


我覺得一本書是不是好,對我來說我引用了兩個架構來分析


 


一個是它必須有「解釋問題的能力」但是這還不夠還要有「解決問是的能力」


對於賣書的書店小姐,我和她談到這本書時他認為是一本炫耀性的著作


 


老實說,對於打書的書商來講,強調這位小女生錄取美國七所大學


應該對於台灣一般父母親買書的習慣來說:這個手法用的不算太過


因為,賣書的人應該很清楚一件事,台灣的父母親就是吃這套,所以這是對的


 


我之所以會對於《梁旅珠的教養書》產生興趣並且鼓勵我周遭的朋友讀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那女兒有某些地方是有問題的,但是問題出在哪?


老實說我沒有覺得這本書的教法太特別,但是所有道理反而就在平實之處



養成紀律才是重點


因為在培養習慣的時間點上,父母親沒有堅持,所以小孩子沒有很好的記律


我想和我一樣年記的人應該在小學時都唸過納爾遜的故事,講的其實就是記律


 


其實我覺得我的女兒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她的記律確實是有一些問題的


講難聽一些,整個暑假除了遊學的那段日子,平均起床時間都在九點之後


這其實就是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當年所造成的


 


我常和我女兒說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他成功,相反壞習慣可能讓他痛苦一輩子


所以,他常聽我唸他,卻不知道我所擔心的問題是什?但是這是我造成的


 


梁女士花了很大篇幅講先緊後鬆?講的其實就是培養記律的問題


當然對於做法上,他也點出了一個時間點,也就是小學一二牛級的時後


在這一點上面,我覺得她做到了一點,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就算你可能誤以為她是在炫耀,但是她畢竟提供了做法---不是嗎?


 


從來教養其實就不是可以完全條列或者是公式化的


所以一樣的教法,但是梁女士兩個小孩的發展就並不完全一樣


 



 


如果完全是用女孩文靜或者男孩好動,我個人看來是「解釋不通」的


從來人的指紋就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所以一樣的教法結果不見得會一樣


 


但是,就象我在這裡所寫到的,如果你注意到別人的問題和關心如何解決


那,這一本書就是給你建立架構而且拿來做為反省思考用的「有用書籍」


 


其實我一直擔心一件事,沒有好的記律就不會有「認真」的態度


所以在未來做任何事情上,她有可能因為「輕忽」而讓自己陷入敗局


別說小孩子不太可能懂這一點,事實上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所以很多人花了一輩子在訓練自己,其實你做得很辛苦,但為什麼別人很輕鬆


因為她那眼光遠大的父母親很小就在不經意當中幫她培養起來了


所以,你說這本書談的問題不基本嗎?不重要嗎?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後記


 



從過去的經驗裡面,我能夠感受到台灣父母的用心,但是用心有時也會變質


很多時後,你在補習班裡聽到的只是一種炫耀或者根本就是較勁


其實台灣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父母投資下去,為人類文明貢獻心力


因此,什麼樣的方法是有用的方法,能夠讓這個社會產生更多有用的人才


我覺得才是這個社會所有的父母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記得女兒在唸師院實小時,有一次選模範生,競爭到最後,女兒一票輸了


女兒所留下來的難得印象,不是這次選戰裡面的珍貴經驗,而是男生的一句話


xx你要記住一件事,你永遠永遠都不可能和我比------


我不知道這個男生的父母是怎麼教的,雖然這個男生目前依然很優秀


 


但是,這個國家或者社會在訓練下一代時,不應該是想把別人踩在腳底下


其實,我對於梁女士這本書並不是沒有意見,我的教法和她也不盡相同


但是,書中所揭露的一些資訊,比如說需不需要補習------之類


對於習慣於一窩蜂的追逐什麼潮流的焦慮父母視而言,頗有一正視聽的效果


 


孩子應該怎麼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也很難的一個問題


但是人從出生到完全長成,為什麼時間拖得那麼長,而不象其它動物


或許這就是人能夠創造文明,而且人有無限可能的原因


時間越長所以越需要更大的耐心,所以父母親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已經脫離了教養書中談到的,可以著力的黃金時間


但是,如果你看到了你孩子的問題時,你還是可以思考,如何讓他產生轉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