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期的主題針對S家的輪子來做一個簡單的探討,S家的輪子可能有用過的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就是,飛輪會晃,會晃的主因是他中間固定銷可能加工不精準或者是又歪了



 





上面兩張圖片是從Shimano公開的技術文件中所截圖的, 如果有需要自行去S家網站上面下載即可, 這都是公開的資訊與文件, 這算是一些廠商中對技術文件做的比較完善的一家公司, 回來S家喜歡使用散珠形式花鼓, 但是近年來已經將本來的10mm軸心更改維比較耐用的15mm17mm系統, 軸心的加大也伴隨著耐用度的提升,事實上面的兩個棘輪系統的設計, 我是比較偏好WH-R6600的系統



 



“R6600”


R6600是使用兩組散珠與兩個深溝型培林, 這樣的設計, 載重係數比較高, 再者側向力的支撐也可以的到一個比較好的解答, 可以的是他的回覆彈簧竟然還是採用跟Campy一樣的一圈的傳統彈簧,非常容易造成彈力的鬆弛或者疲勞破壞,但是這組的更大缺點在於他放棄了6500的雙側直拉鋼絲, 採用雙側交叉的編排, 它使用了類似上期所說的SL類型編法,雖然提升了左側些許鋼絲張力的不足, 但是驅動效能卻大大下降,再者6600是一組不算輕的輪組, 鋼絲的負擔也不小, 所幸它採用倒置式的鋼絲配置, 輪幅的幅帽固定在花鼓上面, 這樣一來重量會向中心集中一些, 轉動慣量比較小, 另外比較粗的鋁投所造成力舉傳導的效應比細細的扁鋼絲好上不少


 


“7900”


其實從7850-C24, C507900-C35, 又將級輪系統改回傳統的兩組散珠的配置,其實依照S家過去的經驗兩組散珠的配置實已足夠荷重, 因為他是使用全滿珠形式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好, 另外比較為人詬病的就是他的棘輪座與花鼓本體的固定是由一個插銷鎖入, 這樣做的結果是差銷容易因為荷重的彎矩, 而彎曲變形,目前比較新的技術以及較大的軸心使用,已經讓變形量減少,所以還算可以, 不過鋼絲的編排改回教早期的編排方式,到是值得稱許的, 畢竟後輪的重點是傳動力,再來才是側向剛性, 所以仔細看7850C24在前兩年的法國網站上的測試,在剛性上面有很不錯的結果, 已只有20支鋼絲的廠輪來說, 這樣的結果是相當的好的


 


外露式鋁頭


在目前的碳纖輪組中,這種設計算是我比較不為推薦的, 如果說C24Zipp202這種爬坡型輪組, 那我就不多說了, 但是對於中高速維持型的C35C50而言, 鋁頭的擾流其實是不小的, 所以我會建議改成隱藏式的幅帽, 只是說不管怎麼做S家的輪組都不會輕到哪邊去就是了,不會耐用到是不錯


 


總結


S家的輪組,其實沒有太多的特點好說, 因為10年前的輪組實在很軟, 甚至還過會過彎自動煞車, 其實他改成前後20支的設計可能10年前S家的輪組就強到一個地步了, 其實S家的輪組也是耐用的代稱, 尤其是二級以上輪組, 很少說拿來請我幫他調整的, 及使用了5000公里大概偏擺還在35條內, 但是棘輪座的耐用度, 大概5000以後就要比較小心, 尤其又有下雨使用或者是疏於保養的狀況, 散株式的雖然可以保養,但是培林式的要更換實在是快太多了, 不過散珠花鼓的預壓蓋間隙調的好,大部分是比培林式的順多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