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ic Ksyrium SL(以下簡稱SL)來自法國的工藝,歐洲式的思維角度,讓我帶你深入的了解這組輪組的優勢與待改進之處。


 


上面幾個圖分別是SL的前花鼓(左上)、後花鼓(右上)、前輪圈(左下)、前花鼓大圖(右下)Ksyrium這個系列已經步入第十年,所以Mavic為了慶祝他做了一組紀念版本K10,基本上與SL大同小異,但是似乎價格貴了不少?這就不在本次的討論裡面了。


 




 


由輪圈說起




 


    上面第一張圖片,已經道盡,此輪圈是歐洲的羅馬尼亞製造,並且使用S6000的鋁材,我本來有一個已經壞掉 SL輪圈想鋸開來給大家看看,但是卻遍尋不著,或許是我亂丟被我家母親大人給當廢鐵回收補貼家用去了,不過無所謂。SLElite我想外觀最大差別就在於輪圈的CNC切銷加工上了,這在專利事務所他們喜歡稱做減重,當然減重在某些部分來說是降低成本的好做法,SL他的後輪算是比較特別的,基本上他是使用偏心設計(上方下圖),偏心設計的狀況下,輪圈壁所產生的扭轉效應比較大,因為即使你是正正直直的騎在馬路上,輪胎上來的作用力點與鋼絲合力具有一定的偏心距離,所以在壁厚上通常會厚一些,不過SL使用較高的後輪圈這也是一種不錯的做法,這一併也解決了框高太低所造成過於偏向爬坡用途的修正方案。


 


前輪


 



 


    SL的前輪輪幅左右間距約為75mm,相較於傳統手編輪所用的花鼓約為70mm~72.5mm來比,他的寬度較寬,這會造成兩個結果:


(*Shimano XTR M970花鼓約為75mm、運轉設計前花鼓為80mm)


1.      單點側向或全面側向剛性的提升


2.      垂直震動的吸收力更佳


 


    上圖左上黃色圈圈處是SL在穿輪幅的時候的工作孔、右圖是所謂的加勁環,在很久以前,曾經SL的鼓耳有拉裂的情形,所以後來的加勁環做的厚也比較大,再來前輪的軸承曾經有兩種規格,我依稀記得是69036900,應該是年份不同,很久沒去玩這個了所以不是很清楚,請原諒小弟記憶力並不好。此外更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直拉式鋁輪幅,這個鋁輪幅應該是退火過的鋁材,非常的軟Q,我曾經拿了一支客人斷掉的輪幅看電視一直折~~~一直折~~~一直折~~~~~~~直折,過了一個小時依舊健在,想拿來掏耳多也不好用因為太粗了,關於""這個話題我先賣個官子,到了後輪再來討論這個議題。


 


"後輪"



 


 


SL的後花鼓右側比左側偏心距約為19mm:39mm,加上由於偏心框的作用下


偏心距大概會修正成21mm:37mm,兩邊鋼絲偏角約為3.96°:7.161°,鋼絲張力比約為100:55.39,我手邊的這組以DT數位張力計實測平均是1200N:650N,換算比例是100:54.17,與我程式分析出來的相去不遠,以上是一些數據,那現在就要來解釋這些數據我所觀察到的端倪


 


1.      偏心框救了這組輪組一命


   偏心框適時的修正左右張力懸殊的問題,如果沒有偏心框張力比約為100:52,差這3%看似不多,但是因為SL的驅動力集中於飛輪對邊,差那3%也會直接影響驅動力的表現。比較可惜的大概是輻射與交叉編法設計的反向,因此讓傳動效率比較高的飛輪側減少了傳動責任,但卻讓傳動效率低的對邊負擔較重的傳動責任,不過如果他反過來,輪幅張力的懸殊會更大,所以謂之有一好沒兩好。


 


2.      成也直拉;敗也直拉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飛輪側的輪幅採用"向心"放射編織,早期曾經有一批採用偏心設計,其實那個後花鼓的設計是比較好的,我記得劉大哥那好像有一組舊款的,但式由於他直拉式的設計與花鼓的接合十分完善,所以飛輪側可以以彎矩傳導方式傳遞傳動的動能到輪圈上,也因為輪幅""進而分擔不少驅動效能。


 


"後花鼓"


 



 


單獨特別的講後花鼓,是因為SL的後花鼓設計,在眾多輪組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SL的後花鼓採用三顆深溝卡式培林的設計,在花鼓中屬罕見的類型,不過也由於他的獨特設計,也因此幾個特別容易詬病還有值得稱許的地方


 


1.      摩擦件的使用


   這大概是最為人詬病的了,請看上圖右上的圖片黃色的那一圈,那個我猜大概是低摩擦係數、低損耗與高硬度型工程塑膠,但是他比我的機車普力珠塑膠還要差,我應該要把Mavic介紹給竹南的謙淳(*:謙淳的品牌是用Dr.Pulley他家的東西說真的很好用,有玩機車的應該都有聽過)做這工程塑膠,因為他磨出相當的間隙時間並不用太長,大概3000km開始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間隙,不過那基本上不太影響騎乘,比較詬病的是空滑距離的縮短與棘輪座上的608型軸承容易損壞,摩擦件的阻力肯定比軸承滾動來的大,這是我認為他不好的地方,如果可以我應該會找個規格合適的軸承給他塞下去,這邊有個趣聞,我有一次台北展問Mavic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他們回答說:你在比賽的時候會一直踩,通常不回放著滑,所已你在採的時候那個摩擦件與本體沒有相對滑動,並不會對騎程產生多餘的阻力,所以他們認為那設計是沒有問題的。我:!瞭解了(OS:!#$^*&*#@不太認同...),此外因為間隙造成608型軸承有多餘的晃動,間接造成608型軸承的損耗產生,通常大約5000km後會犯的毛病。


 


2.      穩定性高的棘輪系統


   鋼製的棘輪座,內部也有棘輪環的設計,讓組件簡化,配合公差減少,但是棘輪座的成本略為提高,上圖中右、左下、右下都是拍棘輪系統的特寫,鋁的花鼓本體,在承接棘爪彈片處用鋼質插銷鼎在後方,讓應力均佈,並且鍍鉻處理減低回彈阻力,彈片使用單獨的小彈簧來做回復彈簧,要是彈簧不見,五金街倒是很好找材料,這樣的設計,可以讓SL足以打十分久的爛仗,最讓人詬病的高級輪組的棘輪系統大概是CampyFulcrum的棘輪系統,這個部分就帶下回分解了。


 


"總結"


 


    以上大概是我對SL這組輪組的看法,Ksyrium系列大概都是大同小異,可能改個鋼絲或者輪圈...等小地方,基礎的剖析不會差太多,下次我看來說說FulcrumCampy好了,裡面大概是以我的角度為出發點,盡量做客觀的解說,如果你要買SL輪組,我可以說在高階鋁輪組,他應該算數一數二的穩定,但是你要他有很強的效能可能沒有,不過水準已經很高,我記得200X年自行車展環是政府賽的冠軍就就是騎SL的輪組,基本上選擇SL就是穩定的象徵,到底適不適合你,我就沒辦法幫你分析了,最難分析的大概是人吧,哈哈!文章如果寫的好記得給個讚,支持我一下呵呵!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