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要你一定要相信我的FITTING但我似乎找不出騙你的理由
有人認為輪組只要能騎就好,同樣的車也可以類推能夠騎就好了
如果你只旦代步在路邊弄台UBIKE來騎,那你應該沒什麼好挑的
但是就算你只是買一台一萬元左右的車,你總是該弄清能不能騎吧
但前些日子我卻碰到一個朋友的朋友,他問他朋友你相信劉大說的
他的朋友轉告了我(他的質疑)和我說抱歉(因為我們是免費做的)
朋友只問我想帶一個車友來做FITTING,我根本沒有想什麼就答應它了
事實上我只知他騎過車(但是它原來的設定是什麼,他說出不出個所以
它的設定是我先請它上量身車之後邊做邊整的,當中還讓我看到了奇葩
一般我們認為166公分的人上管長大概是51.5-52(以經驗值來計算)
但是,我們給它52上管讓他先試乘時,它一趴下我就知道一整個不對
他是下半身很短(座高只能拉到65.5)但是上半身和手都很長的那種人
所以最後它的座艙設定值是上管54公分,而且龍頭必須用到10-11CM
如果一個有經驗的FITTER對於這樣的數據有一點不相信,我會不意外
量測結果車友(不相信),他認為只要買一台車來調整一下就可以了
他認為(騎車沒有那麼講究),之前它的R-1000不也是騎得好好的
我沒有在做生意,所以我對於這樣的質疑通常也只能(一笑置之)
事實上這位車友並沒有天賊異秉,他騎車時一樣覺得他的肩膀會痛
但是他長得虎背熊腰,雖然撞斷過骨頭,接起來之後好像也還好
但是他從不認為他左右肩寬差了兩公分是(不正常)似乎不是問題
我自已因為糖尿病引發眼睛水腫造成視力模糊,才知道無知的可怕
但是如果你遇到的人如果自己不在意時,你在意會被視為多此一舉
有人笑我說我做的事常常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覺得太過多餘
我覺得FITTING這事是講給想懂或者騎過一陣子車的人聽才會有意義
如果一個根本就沒有騎車經驗又覺得這事不要緊的人,可能浪費脣舌
對一個懂得肌肉運用的人來說,你問它過上下死點時的順暢度他會懂
但如果重心位置利動了非常大他卻豪無感覺,你會覺得他懂得騎車=?
我記得之前某位大師級的FITTING他的角度可能到0.125這麼的細微!
但是你在座墊上隨便動一下,那個移動早就超過可能不只一公分了吧
很多人會認為這種數據給得太過精細,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炫耀
事實上我記得有人在自己部落格上寫它的座高調整真的就只是零點幾
我很清楚如果你真的騎到(入微)的層次時,那麼些微差異是有感的
只不過真的能夠騎到這種層次的人不多(但你不能說這種事不存在)
台灣車廠的車架幾何圖,如果你給它0.25沒有意義更不用提0.125
對於車廠來說它認為存在的公差早大於此,你要給多少錢來做這件事
為什麼很多人做FITTING時會要求你把原來騎的車或是(設定數據)帶到
因為在量身車上把這些數據還原,讓他清楚(原本)的騎乘感是必要的
你的FITTING相較於它(原本設定)來說,才有可能是(不同)的對照組
FITTING結果和原本設定(差很大)時,有經驗的騎土感覺應該會更明顯
而沒有什麼騎乘經驗或感覺不敏銳者,也可以(比對)來感受那個差異
為什麼FITTING時間有些會拖得很長,當然不是因為這樣能值回票價
因為對於沒有經驗的騎士來說,要抓到那個感覺確實是要花一點時間
你的手壓力會不會太大,分配在手部和臀部的力量比例是什麼情況?
如果你沒有花一點時間認真的感受或體會,我相信你不清楚意義何在
所以你不要說FITTING沒有意義,這樣說只表示你根本不懂它的必要性
我不清楚很多人不信是不是因為不想(訂做車),但這樣想是多餘的
絕大多數車店並不賣訂做車,佗們只會賣手中有的產品(設法推銷你)
懂的人就清楚,量身訂做要比你(買成車)要來得更有價值多多了!
你真的認為台灣有幾個人會量身訂做這件事而且真的能做到你要的?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