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劉大,為什麼你還在談鋼車,為什麼你現在還在提鈦車,這些不都是非主流的產品,而且在5.38公斤的SL8都出現了,誰還有必要花錢去買重上兩公斤的產品。過去我在大學裡當過講師,時不時也會好為人師一下,人上了六十好幾棺材都踏進一半后真不覺得有那麼多時間去「說服」這些人,畢竟相信也是人的自由,哲學上講「存在就是理由,存在就有理由」,你可以質疑但是你更應該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來問我,這種問不是好學而是質疑?
有人問我:劉大,為什麼你還在談鋼車,為什麼你現在還在提鈦車,這些不都是非主流的產品,而且在5.38公斤的SL8都出現了,誰還有必要花錢去買重上兩公斤的產品。過去我在大學裡當過講師,時不時也會好為人師一下,人上了六十好幾棺材都踏進一半后真不覺得有那麼多時間去「說服」這些人,畢竟相信也是人的自由,哲學上講「存在就是理由,存在就有理由」,你可以質疑但是你更應該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來問我,這種問不是好學而是質疑?
鈦車架廠為什麼要去做碳纖?鈦車架廠做碳纖廠會比碳纖廠更好?正確的答案應該不難想像吧!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橫空出世至今,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已經過了好幾百年,市場已經從看不見的手逐漸向看得見的手傾斜,在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華爾街成了主流意識,對消費者有利的競爭已經被廠商之間的聯合所取代,有沒有人想過既然亨利福特創造了量化生產的模式讓汔車成為大眾交通工具,為什麼碳纖車出現至今十幾年不但沒有降價價格反而越來越高?這可不是什麼求過於供,我的了解至少T牌和兩家S牌的庫存嚴重到動搖國本,但是消費者根本沒有被便宜到,是否這些廠過去吃一年賺十年所以即便庫存全部壓掉也不輕易降價?市場的消費掌控力在資本眼裡根本就無所畏懼?如果歐美品牌繼續如此消費者是否要等到大國崛起?在我來看廠商已經在貪念主導下對市場產生了輕視之心,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能夠主導潮流,盲目的消費者根本只會搖旗吶喊不敢輕易背叛他們。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只對答案有興趣,對於答案是怎麼來的他們沒興趣,也絕對不是做出貢獻的人,他們忘了一件事,如果這個世界全部都是政治人物一般的掠奪者,那給予者只會越來越少,最終平衡打破,給予者全部被消滅掠奪者將不再有利益可掠奪,於是掠奪者將彼此競逐最終不是世界的結構重行分配就是世界走向毀滅。文化的流行是否促使文明的毀滅並非哲學家宗教家的課題。
江柏民問了個問題「為什麼45高的2比1表現要比33高的爬坡輪好」?這個問題有沒有正確答案?或者在你心裡有著和江柏民不一樣的答案?我不清楚。對於公路車來講你是歸人還是過客只有你自己清楚,對我來說問題永遠是最有趣的,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自我做了有效的提昇才是最重要的,別人的答案對你來說不過就是個太過順利的(錯覺),你真的懂他在講什麼?你真的認為他講的就是對的?喪失思考的能力不過就是讓這個世界多了一具喪屍,台灣比韓國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