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劉大,為什麼你還在談鋼車,為什麼你現在還在提鈦車,這些不都是非主流的產品,而且在5.38公斤的SL8都出現了,誰還有必要花錢去買重上兩公斤的產品。過去我在大學裡當過講師,時不時也會好為人師一下,人上了六十好幾棺材都踏進一半后真不覺得有那麼多時間去「說服」這些人,畢竟相信也是人的自由,哲學上講「存在就是理由,存在就有理由」,你可以質疑但是你更應該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來問我,這種問不是好學而是質疑?
曾經某家車廠做出來的車都充滿著肌肉感,但是它卻弄了個特殊的座管來增加舒適性,對於懂車架設計的人而言,這樣的做法有沒有一點脫褲子放屁?如果說車架設計全然是為了好看那這家廠真的懂車嗎?它家的車真的值得買嗎?怪不得后來它家的車架出了問題。當年BRAD很不經意的透露了LITESPEED在車架設計上的第一和第二考量然后再來考慮其它管材的搭配,這告訴我們一件事車架的管子經由排列組合可以做出調性非常不同的結果,所以LITESPEED才會有T1T2乃至於T3的等級排列,所以車架設計本身的有做為不是沒有意義的,你逛台北展感覺怎麼今年沒有新東西是否是覺得怎麼大家的車看起來都很象?
很象其實也是錯覺,大家不清楚,包括雞排在內很多廠其實沒你想的那麼懂車,有段時間大家跑去搞輕量化跑去搞空力,不考量事物的本質和重點。把比你多懂一點的廠商看成專家只能是心虛產生的錯誤認知。重量當然有意義,但是重量並非全是負面的,輕量當然有好處但是輕量的好處也是有條件的,很多人都聽過非線性,但如何運用好非線性卻只有真的懂的人才做得到,你沒有常識背后的知識打底一直玩著名詞遊戲,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現在很多的網紅都被盲流當成了專家,一些錯誤的觀念像病毒一樣流傳在網路間,那些被你當神主牌一樣信奉的真理,不過就是網紅的口水教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根本看不出問題試問如何解決問題?你覺得這些網紅博主解決得了問題
車友被馴化的認為金屬車架就是重,金屬車架就是落伍,是嗎?很多業內在反映今年車市很冷,市場就是一種供需,當C夾車被全面取代后,市場的需求是否被滿足了?更何況貧富差距拉大中產階減少,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消費能力沒有提高產品價格卻不斷上揚,運動效果是否只有騎車能做到,開始進入某些人的考量,當家裡管帳的表示你公路車的預算大過財務支出能力時,你是否還能表示你捨得你值得?曾經我的朋友就被太座告知買台車不如帶著家人出國旅行有意義,在已經有了車之后你覺得年年換車是否不算太自私?
我曾經問一個業內:你覺得洗腦和研發的支出哪個比較大,答案是研發。當你用輕鬆手段能賺到錢時,誰會努力研發讓利潤下降,更何況如果沒有大師級的程度你認為現在的車廠會做出什麼突破,為什麼車廠的抄襲如此明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當大家都一樣時是不是顯示這樣是對的,這和西瓜靠大邊一樣,都是自我合理化的積非成是。碳纖是潮流不代表碳纖就是王道,相反碳纖可能是最沒有個性的材料,要讓他有個性不是不可以,而是這樣做太搞工,對只想賺錢的廠商來說完全沒必要,對華爾街來說賺辛苦錢的似乎都是蠢蛋,廠商當然不會認為追求完美有任何必要,當你的對手都不存在時,市場就是你的,如何消滅對手,告訴消費者金屬車架都是「過氣」的產品,不再製造任何C夾零件讓你的對手被團滅就是最簡單的,反正消費者只相信權威,反正消費者沒有心情和時間去研究什麼是對的,這就是這個世界一直在走的趨勢,最終你會感謝廠商讓你沒有選擇,如此一來你就不必泿費任何不必要的時間,雖然你一天到晚也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你多數的時間都是浪費掉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