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跑去看楊總,目的當然是偷師,想多了解一些業內的情況


記得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就是在車架製作上「他有推許的人嗎?」


結果他告訴我了兩家廠商,一家是製作鋼車的一心,一家是鈦車的鈦郁


 


我記得他對鈦郁的形容是,「一家挑戰技術極限的廠商」


鈦郁許總是我半個師傅,我對於鈦車鋼車問題,諮詢的管道都是他


 


今年車展時,他對於某些技術瓶頸的突破,確實是「喜形於色」


但是,因為當時他也忙,所以對於什麼瓶頸,那時確實是「語焉不詳」


 


因此,當聽到楊總這番話之後,覺得事出有因,應該問得更詳細一些


不過由於那天要跑的行程不少,所以對於採訪許總一事,未能成行


 


但是,我這個人一向是知道什麼秘密就想問個清楚,藏也藏不住


因此,還是透過電話對正在休息中的許總進行了一次騷擾,希望他不會介意


 


好的鈦車沒有那麼容易做


問:那天訪問杰銳林總,他告訴我說創業艱難,可能要花五年時間才能有起色


看得出來,今年鈦郁似乎有不同的氣像,請問許總有什麼可以告訴我們的嗎?


 


答:如果五年可以有起色的話,那還是好的了,對於鈦這個工業絕對沒那麼容易


其實鈦郁在我接手時,只能說是一個百廢待舉的狀態,那時車架回收非常嚴重


但是如何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卻不是兩三年或者兩三個月,就可以見到績效的


 


技術、設備、人員在當時,都不能算是到位,當然做出來的產品就問題連連


因此,很多人以為搞個車架廠沒有那麼困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錯誤認知」


我很清楚,鈦車架廠是一個需要累積時間與經驗的產業,必須打一場「持久戰」


 


因此我只能逐步來進行體質改造,最重要的當然是先找日本人進行「技術移轉」


然後一步步的添購設備,並且進行人員訓練,來營造成為「浴火鳳凰」的條件


 


嚴格說來,三年前從大肚遷來大甲山上,其實對於鈦郁來說才是真正「轉折期」


因為在這些學習期裡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改善軟硬體設備,陪養能征慣戰的人才


 


對於一般車架廠來說,可能有五六個大客人就可以存活,但是鈦這個產業不是


我們固定的客人可能到五六十個,每個單都可能並不太,如何獲利就是問題


 


講得現實一些,如果我們不能進行體質改善,那麼良率就不太可能提高


對於一家不良率高的廠商,那麼想要獲利,那可能比什麼都難,光賠都不夠


 


但是這些年下來,我們做到了,而且也找到了正確的「經營方向」


我想,今年以來很多之前我們所希望吸收的客人,都轉到我們下單就是証明


 


當然鈦郁這些年下來的成功,並不能完全說是「我們個別的功勞」


因為,如果你要拉升你的技術等級,和LITESPEED這樣的量產廠抗衡


不可能是所有的製程都是你一手包辦,還要有相關技術等級的供應商


 


提升品質,設備投資一定要


問:許總指的是哪些呢


這些年下來,我們的支出其實都是放在設備上,比如說CNC或者線切割的設備


但是,這樣還不夠,比如說熱處理或者是抽管的設備,對製程來說都很關鍵


只是,這些並不是我們的專業,也不是我們應該「貪多務得」的投資


 


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很認真在找配合的對像,而且也真的讓我們找了


現在幫我們抽管的對像比如說不鏽和鈦是一家,另外鋁則是不同的另一家


只有在相關配合廠商全力支持下,我們才能排定最佳製造流程與品質


 


過去,有很多產品之所以產生良率或損耗的問題,就是X國抽管廠出了問題


但是礙於供貨的關係,所以我麼不能講也不好講,只能說啞巴吃悶虧


除了對我們造成困擾之外,最後還是得找出解決之道,這都是外界看不到的


 


問:鈦郁目前所謂挑戰技術極限的是什麼?


我想,楊總說的是客氣話,鈦郁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還談不上技術極限


不過,鈦郁是量產廠商,所以如果EN測試不過的話,是沒有人會下單的


這些年來,透過測試和不斷發現問題,在鈦車製作上確實做出了某些突破


 


因此,鈦郁對於自己的技術等級和產品的品質,有著一定的信心


在台灣其實做鈦車架並不容易,人才難找,而且單價不可能太便宜


所以我們必須要做高階的產品,這樣才能保証我們的獲利


 


但是,在這個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顯然是必須經過比價的考驗


那為什麼明知道「我們比較貴」卻仍然願意「到這裡來下單?」


我想,鈦郁這些年來的努力,應該是「品質幫我們說上了話」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