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10898 

 對於很多初次接觸鈦車的人來說,鈦車似乎就是相同的,錯了

最簡單的一個理由是如果鈦車都相同,那麼價錢不會差那麼多

 

即便是工藝品牌可以產生差距,但,這個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以下是一個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很多人共同見証的小故事

 

很多很多年前,我和幾個朋友為某個單車社團辦了一個試乘會

很幸運的我和我的朋友找到了幾個願意提供產品來試乘的廠家

而配合試乘活動,也有店家願意提供技術支援和自己的產品

 

那時台灣雲豹還是家非常新的公司,但徐總卻提供了全方位支援

主力產品雷諾953固然不少,他們也提供了自有品牌的鈦車試乘

 

當然,那時並沒有大頭管鈦那樣的產品,只是雲豹第二代的鈦車

另外贊助的店家則帶了一部號稱是鈦郁代工的,銷歐洲的車架

 

說實在的由於雲豹沒有做特別的「差異」設計,2支車架頗類似

但是分別騎過兩部車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雲豹的要好很多

 

一直以來店家都對雲豹的鈦車有意見(所謂同行是冤家)

所以它對於這樣的結果不能接受,他的理由是輪組的關係

 

我的想法是別人既然有疑問,就讓他把輪組換一下再來試試吧

但是,換過輪組之後,試的人依然表示,還是雲豹的車比較好

 

看起來一樣不一定一樣

 

店家完全不能接受這個結果,認為這只是某個測試者的(偏見)

問題是只要是測過這兩部車的人,答案都是一樣的,讓他頗生氣

(顯然它原本以為這樣它的鈦車比雲豹便宜,會把雲豹比下去)

 

針對這個問題,後來在某個機緣之下我訪問了鈦郁許總,得到解答

(鈦郁只是幫忙代工,在考慮不同成本之下,不可能使用相同管料)

 

許總的意思其實很清楚,鈦郁所用的管材,並不是只有一種而已

雲豹的管材有它自己的取得管道,和代工所用的管,並不相同

 

事實上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講法是(簡化)了,因為鈦架的工序很多

抽管、熱處理,不是(一定)而是(絕對)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這一點當我騎過不同抽管和熱處理的車之後,我對那個不同絕對確定

 

鈦郁在這幾年做了很多投資後,和一般小廠的差距其實拉得非常大

很多請鈦郁代工的人打著鈦郁的名義,在我來看其實並不怎麼意外

 

以我自己的講法或者理解來說,鈦郁代工的車架仍有(等級)之分

那個等級其實是你騎過之後才能夠了解,而不是別人說說就算了的

 

所以當一些新的車友問我國內鈦車品牌和價差為什麼會那麼大時

其實要說得清楚,(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我回覆的只是一小部分

 

P1010902

 

好不好最好先試騎

 

事實上就以雲豹第二代的鈦車來說,風評雖不錯,不滿意的也有

雲豹的大頭管鈦其實就是在滿足市場期待下所做的(修正)產品

 

有人認為鈦管就是要和鋼管一樣,做得不要太粗,這樣才夠優雅

我絕對不反對這種論點,但我騎過VORTEXCLASSIC的圓管產品

 

如果和變形管的VORTEXVORTEX COMPACT相比,我會選變形管

因為這個時代的LITESPEED才稱得上是「又輕又強」是頂級之作

 

MOOTS相比,LITESPEED- ARCHON的焊道絕對稱得上是醜斃了

但是你問我要買ARCHON還是要買MOOTS,我絕對是選ARCHON

但是一旦ARCHON變得重達「1300」公克時,我就一點興趣都沒了

 

事實上MOOTS為了剛性也曾出了一款大頭管產品(不受台灣喜愛)

剛性美觀如果不能兩全時,我想不同人的不同選擇其實(很正常)

 

台灣做的鈦車以C/P值來講,讓人印像最深刻的應該是大頭管鈦

當然也有人對它的「雄壯威武」有不同意見,只能說有一好沒兩好

 

所以對於詢問我的車友,我常會以「功能」和「工藝」來做為區分

事實上在重量幾乎相同價錢不同下,你要功能還是工藝呢?看人囉

 

對於想要接觸鈦車的新手來說,我個人認為有幾點是應該注意的

  1. 鈦車在製作上有很多要求,嚴格來說進入門檻高學習曲線長

  2. 買鈦車大廠(而且有歷史的大廠)的產品比小廠的產品要保險

  3. 鈦車屬於長距離騎乘車種,功能性要求比重量講究來得要重要

  4. 管徑、抽管、熱處理決定了鈦車的性能,不能夠只看外觀判定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