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剩騎士與只瘋車》FB,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7036213000100/?pnref=lhc會員招收中

目前分類:器材解析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mp/phpQrC7tz  

過去有人講過鈦架衡久遠、一支永留傳,真的嗎?對我來說是真的,畢竟在我的蔵車中就有四部是鈦車。但,這幾年騎車的人可能對於鈦車大概只聽過,很少人真的想弄一部來騎,當然也就談不上研究了,這些年來如果鈦還曾經進入車友的視線最有名的應該是淋溼雞的麻花捲事件了,多數人可能沒見過殘骸的照片,簡單一個字就是慘,比碳纖的斷崖殘壁應該不煌多讓,如果你認為金屬車架竟然也這麼脆弱那就錯了,麻花可以從十幾萬砍到只剩幾萬不無道理,因為多數人對於鈦車這個產業並不了解,對於價錢卻無比計較。而問題就出在價錢上。為什麼一大粒鈦架可以貴到三十萬,美國也要十幾萬,而對岸可能只要幾萬呢? 不都是鈦嗎?歐美就應該高貴,而內地車架就是廉價品,這中間有什麼玄機呢?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nsu2xt  

劉大您好,做為一個cp13的擁有者,這兩天看到CADEX的新輪組對於它亮麗的外觀和流暢的造型,心裡突然有點癢,碟煞輪做到1249克也真的夠輕了,廣告文的的說明更讓我覺得它就是一組神輪,做為一個消費者,做為您長期的讀者,知道您曾是LWCP13的擁有者,想知道您會如何看待這組輪子-----JASON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xx5t8O  

這個世界越來越複雜但真正專業的人卻成了稀缺,那些所謂的專家就真的成了專門騙人家,當年有個小傢伙一直把(非線性)掛在嘴邊,非線性成就了霸業卻成了瑕疵品的最好解釋,政治人物瘋著撈錢,卻告訴你只有他救得了台灣,廠商瘋著騙錢,卻告訴你它給你的是最好的產品,大概廠商所謂的好也就是那項產品「剩下」的優點,撇開這些科目,這些產品都是國王的新衣,同溫層成了行銷最好的範疇,社群軟體成了行銷最好的載體,不斷的測試文像是人工智慧的創作,去掉產品名稱背后似乎都有著類似的劇本,看不懂的人還真以為他它她是大溼,事實上只是高級的業配,你能怪別人怪這個世界?還是該怪你自己?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E9W4VA  

劉大,很多車廠現在有空力車和爬坡車合流的趨勢,那未來是不是會出現全能車這樣的說法?我記得當年看你的部落格,某人對於全功能輪的講法就是全不能,對於你這樣的功能論者,你會怎麼看待市場這種走向,還是空力車和爬坡車本來就可以合流?------VICENT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QsxAxj  

從演算法的概念來看,公路車的幾何其實從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漸進的優化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bCCoZm  

很多剩騎士的車友私下會line我,詢問一些品牌商產品,更多的是某些個人所撰述的測試文,他們會問我這個或者那個人寫的是真的嗎?對於這樣的詢問常常會讓我想起當年在小惡魔分享一些心得的歲月,我記得當時T大幫常會說(感覺就像是玄學,無法做為客觀的參考)。但是這些T大幫的成員往往忘了陳志陽和肥油貓都撰寫過車架測試的文章,陳智陽說MXL是動態平衡車架,肥油貓說C40「反差極大、層次分明」,那些對鋼琴號或者PELOTON評述文章曾經陪伴某些人度過了青春歲月。如果說(認真你就輸了)那2023年的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從這些龐大的資訊流中找到測試文的價值與意義呢?長久關注我文章的車友應該會發現這十幾年來我已經很少寫測試文,而剩騎士社團裡分享的多半是對於我畫的465或者無名客製車架的騎剩感受,這些算是測試文嗎?嚴格來說---不是。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ac0eLz  

公路車是長距離快速移動的運動工具。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來看,你看到了什麼?一是長距離二是快速移動,從長距離裡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設定是重要的,因為所有的不舒適所有的坐立難安,都是從身體疲倦之后開始的。從快速移動來看我們可以想到更多相關的問題,比如說車架的剛性,輪組的效率,當年肥油貓談到c40的剛性時提到反差極大層次分明(反差這兩個字是到了對岸網路小說后才紅了起來,明顯有對比意味)沒有剛性意味著你所有的作用力可能是無效的,都被變形量給吃掉了,怎麼樣能做到快速移動,這裡面有硬體問是也有軟體問題,快速移動講的是效率,效率是硬體問題(車架、輪組)也是軟體問題(人)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NHizra  

前些日子我接到二位車友的詢問,談的是Litespeed的新車,他們想知道我有沒有興趣會不會買,任何購買都是一種機會成本,選擇的正確與否考驗你的專業知識,如果Lieespeed能夠做出新的突破,我不介意再買一台(畢竟我已經6x幾了,對一個老人來說cp值確實不高)但是如果只是相同的東西(就像多數碳纖廠做的一樣)我有什麼理由為了一丁點的差異多花十幾萬?如果他們想了解我是怎麼下判斷的,那我覺得還有一丁點陳述的價值,畢竟現在的行銷談的不是價值而是衝動,事實上對於無知而言衝動其實是非常有效的。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Nu2ZF4  

在碳纖橫空出世后新晉車友應該很少接觸碳纖以外的材質(騎ubike除外),重量是否檢驗好壞的唯一標準?對於不曾接觸其它材質的車友可能很難下決定,事實上就算你短暫接觸了其它材質后是否就能深得其三味也是問題,我個人的經驗重量確實對騎乘有影響,但是重量是否一直都是線性問題則值得商榷,武俠小說裡常講劍走輕靈刀重砍劈,倚天劍和屠龍刀如果有意義,那麼對於重量在騎乘上的影響事實上似乎也不是那麼絕對,未沉浸於其中者可能很難了解。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qzjhII  

有個車友很喜歡把牒煞公路車版看到的啥拿來問我,我對dean在家門口踼到箱子沒興趣,對呂大試了什麼更不動心,人生是種歷程就和佛陀終究會涅槃一樣,無限的追逐終究離不開得道,不然就只能說是在享受過程中的快感,王國維講人生三種境界最終是(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道那人正在灯火闌珊處),任性要有條件(你捨得你值得)所以中年以后學的投資讓我了解,用有限的金錢買不了無限的標的,機會成本讓我了解到「錢終究要花在刀口上」,我從來沒說我不再買車但前提是---這個世界有值得我買的標的才行,沒有求好心切哪來超越顛峰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QgMu4b  

公路車胎的寬度從我一開始騎車時所知道的192325甚至現在2832都有人在講,想要騎gravel的甚至考量到42,事實上胎寬並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多數人只是聽別的車友甚或廠商講多少多少的胎滾阻反而比較小,多少多少的胎空力比較好,事實上這些講法有沒有「但書」可能對於沒有深究的人來說根本就不清楚,對於一個設計車架的人來講我很清楚一件事,胎寬的改變意味著一種「變素」,到目前為止我並沒有聽到這些人講「胎寬改變了什麼」,就像我從來沒質疑過油牒的制動力會比較好手感會比較輕,但是牒煞有什麼問題我卻從來沒有聽到有人正面看待,提問的人反而被認為是為反對而反對,認為你是見樹不見林一樣,對於這樣的人我從來不認為它真的懂牒煞真的懂公路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bXlFTV  

在資源貧乏的時代裡競爭可能要比現在激烈,那時操控的難度受限於媒界沒那麼容易,雖然大家都講工具理性,但是掌握制高點加上比你更懂媒界的利用,雖不至說無往不利,但是被質疑的機率無疑是小多了,林智堅的學歷不管是真是假,一旦被針對逃出生天的機率就不高,當問題被聚焦之后就會造成更多關注,引申出更多問題,操弄的手法從政治人物到廠商並無不同,政治人物會被針對被檢視,但是多數的產品並不會被檢視,就算被檢視真正有能力質疑的人並不多,而有能力質疑的人未必擁有影響力的媒體又不是自帶流量的網紅,所以,假新聞無處不在並不是謊言而是真相,每天未被求証的資訊有多少?谷哥有查証能力?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1SQrZr  

公路車界我有幾個最佩服的人,我佩服的是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執行力,這輩子我在採訪過程中見過很多名人(或者業界中的大人物),我的學生每次去面試都很緊張,我常告訴他們---你緊張個什麼勁?這些人放到全世界是頂尖的嗎?(還不到最字)很多你認為的大公司,CEO不過就是老二主義奉行者,吹到天上也談不上偉大,我不知道有幾個人真聽懂我在講什麼,但是聽進去的人就會不斷的進步,當年小惡魔流行一句話叫---認真你就輸了,所以台灣到處都是聰明人,但是產業的未來會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去猜,對於不會反省的業者我從來不會尊敬,對於那些只想賺錢而且是賺容易錢的人更是厭惡,這世界有幾台車有幾組輪子是值得你花錢去買的?你捨得你值得是你的事,對懂的人來說根本就不算回事。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MkY08w  

公路車並非一項橫空出世的產品,它的歷史相對於一項產品而言已經歷了許多世代,把達爾文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拿來看這項產品,以我個人來看並不太適合,因為當利潤成為其中一項參數而且可能是決定性參數時,人定勝天的作用就變大了,儘管我們口中常常講追求完美與超越顛峰,但是就如航翊李總見到毛爹時的第一句話:瘋子。葛洛夫說:唯偏執者能生存,但是葛洛夫想的可能和我相同但是和絕大多數唯利是圖的廠商並不相同,多數人是在生存和原則間選擇生存,所以追求完美會製造出好產品,但是未必是能在市場中活下來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好幾年前會流行「自造」這個概念,群眾募資也漸漸有了生機。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EPrxzK  

這幾天下年度的新車塞滿了很多人的視線,那些加了避震器的GRAVEL更是一絕,對於那些只為(求新求變)的消費者而言,這些產品或者滿足了他們看到新產品的欲望,但是他們了解這些產品用得到嗎?以他們的使用習慣而,一年能夠用幾次?如果你錢多到捨得值得,那,我就是在廢話,但,這是炫富非關騎車。往年車展我都被問:今年有什麼新東西,事實是他們了解這個產業這個產品嗎?他們有問過自己對於新有什麼明確的概念嗎?對公路車而言碟煞被做出來時好像是個新產品,但是碟煞並沒有脫離公路車的範疇,它只是改變了煞車系統的公路車,有人說GRAVEL是種新產品,真的嗎?GRAVEL究竟是公路車還是米克斯?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MInLgj  

我記得年初時有車友在過年期間冒著雨騎車,結果連摔了兩次,連安全帽都因此犧牲成了裂士,對此我提過輪胎的循跡性和抓地力問題,有人也想到了制動力和慣量間的關係,但是在牒煞當道的時代,這篇文章在牒煞版很快就沉了下去,但是對於這件事我卻一直很上心,特別找了作者的圖片研究是哪家車廠,甚至找出FACTOR的幾何來研究,雖然我相信某些超強的騎士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不摔,但是某些廠的幾何是不是特別有這方面問題?則是我心中的疑惑。我一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再問砂鍋在哪裡!在思考登山車、輪徑、胎寬和公路車間的差異后,恍然間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只騎車未深究的可能(根源問題)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fLgoAp  

總有人拿著某些品牌商的新車詢問我,問我怎麼看,當我回答他沒騎過去時,他會告訴我XXX寫了一篇測試文,然后他很自動的把測試文轉給我,事實上這些年來品牌商很喜歡不負責任的兩年就換一個新款,如果這些車的幾何完全相同,差異只來自於造型、空力乃至重量,對我來說這些廠商只是想錢想瘋了。有人告訴我對岸的碳纖製程已經超越了台廠,比方利用發泡技術來製作車架,以增加剛性和偷輕,害得我很認真的打了幾個電話給熟識的業內,結果我得到的答案並不如此,如果製程上真的有長足進步,對品牌商來說應該有好多口水可噴,而不會一直在支微末節上做文章,而那些測試真的就能騎出這些枝微末節的變化?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mrUe8p  

時間進入了八月,又到了每年車廠推出新車的時間,有人貼了單車時代的文章連結給我https://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11449.html,問我有什麼樣的看法,通篇文章我認真看了一遍,我問了他一句:從這篇報導裡,你看到了你選擇的依據了嗎?還是你看到了什麼有價值的數據?答案是沒有。這篇文章堆疊了一堆華麗的辭藻,這很正常,報導本來就是為著吸引別人的目光,所以那是貪嗔癡裡貪的運用或者是江湖八大門裡驚門的操作,但是如果你離開了誘惑之后你是否看到了本質?如果你是因為外觀而買的,那你必須有你捨得的財力,現在的車價跟著通貨膨脹在調整,但是台灣的薪水似乎還沒有反映這二十年來物價的波動,我二十年前就是百萬年薪,退休時依然停留在那個水準,如果有人認為雞排十萬多的車架CP值很高,那是和PINARELLO或者閃電相比的結果吧?新車真值得買?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XfCVuL  

今年北美手工車展聽說停辦,事實上我從來不怎麼關注北美手工車展的新聞,有人問:劉大,你不是一向關注破銅濫鐵嗎?為何這樣一個重要的展你不關心。北美手工車展對於愛好工藝的人來說確實很重要,但是,對一個功能論者來講,工藝並非必要但是功能卻是絕對必要的。這也是我過去一直被松鼠們鄙視的原因,對他們來說我根本不懂(藝術)所以我的「品位不高」。股票市場裡講(價值)投資,但是價值是什麼?你真覺得華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就和大家聽到的一樣,華倫巴菲特對價值的看法鐵定和你不一樣,投資最重要的三件事裡有一件就是----知道別人所不知道的,你覺得那些不知道的你一眼就可以找得到?錯了。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YtFsDL  

從碳纖橫空出世以來,廠商就不斷在這個材質上下工夫,說下工夫其實是抬舉了它們,因為碳纖材料的製造商就是那些,車架廠不過就是使用者,大家耳熟能詳的T-700T-800T-1000其實就是等級不同的材料,至於它們的價值或者價格也是人云亦云,我因為有幸認識了航翊陳副總才對所謂複材有一些和大家不一樣的理解,但是也只是皮毛,因為碳纖材料並不止於這些,當年被吹上了天的奈米碳纖維后來一度是顯學的石墨烯其實亦復如此,材料的特性與製造上的應用和選擇對多數消費者或使用者來說其實很陌生,多數的品牌商只要消費者把碳纖當神材質,認為碳纖就應該貴讓你們願意掏錢就好,事實上相對於碳纖車架被哄抬的售價,碳纖被認為是(黑金)才是大家應該認真思考的,碳纖車架代工的出廠價這些年來可以說相對穩定,我當年喜歡開玩笑說三萬的車架兩萬的塗裝和十萬的LOGO無非只是說明一件事,海削大家的其實就只有品牌商,一支車架可以從十幾萬砍掉十剩幾萬依然還有賺,為什麼?碳纖不是最好(而是最賺)的材料。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