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MkY08w  

公路車並非一項橫空出世的產品,它的歷史相對於一項產品而言已經歷了許多世代,把達爾文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拿來看這項產品,以我個人來看並不太適合,因為當利潤成為其中一項參數而且可能是決定性參數時,人定勝天的作用就變大了,儘管我們口中常常講追求完美與超越顛峰,但是就如航翊李總見到毛爹時的第一句話:瘋子。葛洛夫說:唯偏執者能生存,但是葛洛夫想的可能和我相同但是和絕大多數唯利是圖的廠商並不相同,多數人是在生存和原則間選擇生存,所以追求完美會製造出好產品,但是未必是能在市場中活下來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好幾年前會流行「自造」這個概念,群眾募資也漸漸有了生機。

 

我記得江柏民曾經貼過一個機械牒、C夾與油牒的影片談的是公路車的制動力,很早時我就看過這段影片,油牒的制動力果然在C夾之上,但是把制動力放在機動車與人力車上來思維時,可能狀況並不相同(當然這指的是急煞之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C夾一直延用至今的理由(對多數人的煞車來說C夾是否夠用可能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如果單討論制動力那我可能更偏向油夾一些,只是油夾可能對於剛性的要求更高,對廠商來說這是否是一項對消費者較有利對廠商較不利的產品呢?思考一下油夾煞在框上而牒煞是煞在中軸上,從理論上看哪一個會更有效率呢?對登山車來講牒煞當然比油夾要有利,但公路車則未必如此(公路車並沒有泥濘路的泥土堆積導致的煞車效率問題)

/tmp/phpNqfrbN   

對於產品功能我想的通常和廠商並不相同,我個人一向認為沒有競爭的民主會走向獨裁,同樣的對於市場來講競爭才是對消費者有利的,如果所有的標準都由某一個單位來決定,那麼這個單位一旦被收買了,那麼消費者是否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呢?大家可以去思考,資本主義流行的今日大家都聽過托辣斯,事實上如今的市場究竟是消費者在選擇還是由品牌商在推動?而它們所推動的究竟是好產品還是對它們的利潤和製造來說有利的產品,對我來說我認為后者占了上峰。

 

對我一個研究FITTING的人講一張座墊可以發揮的太有限了,把一張座墊弄到幾千上萬真的有那麼多科技在裡面嗎?並沒有。座墊講的就是支撐。所以不管你是水平或馬鞍乃至前平后翹都和支撐有關,重點是這些設計「撐」的是那個點。那些從來不研究坐的人會認為某張座墊好或不好,事實上那張座墊好不好不是重點合不合你才是理由,而你的問題是「獨特」的並不具備有「普遍性」,你如果有問題你又不懂怎麼克服問題----那你只能相信廠商那些神乎其神的說辭。

 /tmp/phpm9v6eK  

太宇老翁說公路車沒有什麼學問(在它來看幾根管子怎麼接不算學問),所以牒煞一上身公路車就變得很科技?問題是登山車的科技並不在牒盤上,那在那些各種行程的避震器,乃至於為了某些避震目的做的車架設計。公路車事實上是最接近動物的運動,所以它講的是(物理)是(力學)。在這當中輕和空力有意義,但是怎麼樣有意義「也是有條件的」,所以當某些車友喜歡講那非常非常細微的數字差異所帶來的勝負時,你必須考量的是怎麼做會為騎乘加或減分。

 

牒煞的設計對於幾何來說是加分還是減分呢?如果要算幾何的平衡,那麼導致平衡的條件牒煞似乎並不如C夾來的有利,但是一旦談到這樣的狀況時,我就聽不到討論那些數字差異的聲音,一直以來我對牒煞的思考並不複雜,如果認為我反牒煞(那就是在搞義和團模糊問題)我不認同的是牒盤設計對於「輪組」功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從來沒有反對過它的煞車),到目前為止似乎只有刀輪能夠避開這種輪組張力問題(這或者是某些車友特別談論大小六刀的背后理由),所以為什麼我比較偏向油夾,並不是我喜歡它而是它並不構成張力問題,當然油夾對於車架結構乃至於輪框剛性的要求極高,可能會影響重量和偷輕,這種對廠商成本不利的產品自然不會有人主動來推(其它問題另當別論)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