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您好,做為一個cp13的擁有者,這兩天看到CADEX的新輪組對於它亮麗的外觀和流暢的造型,心裡突然有點癢,碟煞輪做到1249克也真的夠輕了,廣告文的的說明更讓我覺得它就是一組神輪,做為一個消費者,做為您長期的讀者,知道您曾是LW、CP13的擁有者,想知道您會如何看待這組輪子-----JASON
隨著廈門框和碳絲/碳幅條的流行,不得不對當年航翊李總全碳時代的預言有著一定的敬意,畢竟在流行之前已經有人看清了整個輪界的趨勢,只是任何時代的降臨也意味著「問題」已經被克服,至於新輪組有多神是不是如同廣告詞裡所寫的那樣,JASON你自己就有CP13,除了張力拉在框上所造成風箱一樣共振的必然之惡外,對於我常講的三位一體或者兩之一體的體悟應該比只騎鋼絲輪的車友應該感悟更深,我只能說品牌商對於產品的包裝比製造商應該更在行,單就賣相來講就會更勝一籌,至於功能部分,其實在你採用哪種設計時就「已經」被決定了,我過去講LIGHTWEIGHT你不一定要擁有,但一定要騎過道理即在此。
碳纖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甚至一些代工輪圈或者輪組的廠商也沒有把握,答案是「輕和剛性」。所以當年CP12要做到55高時,我只有一句話,對於騎帥的人來講55高有那麼點優勢,但是55高反而會讓CP12喪失了做為爬坡輪的優點,因為55高會(增加重量)。有人和我辯,說55高慣量會比較高,我反問了它一句,你騎過LW嗎,它的STANDARD和爬坡王有差別嗎?很多人不是抱怨LW很容易啟動也有重齒輕踩的效果「但是」轉動慣量並不高,為什麼?如果你懂這個道理你就知道CADEX max40騎起來會是什麼樣的效果,你是一個功能論者抑或外貌協會的成員決定了你最終的選擇(忘了,還有荷包)
三位一體或者兩位一體是「中軸趨動」,好不好繫乎一件事,重量和剛性,思考一下航翊的CP12是怎麼做的?模組化,那CADEX max40把花鼓和碳幅條黏死不也是另一種的模組化嗎?模組化的成品還有花鼓和幅條的區分嗎?沒有。那整合一體式花鼓耳與碳纖維幅條技術,提供最大的動力傳輸,這句話講的有多大的意義?當花鼓設計在輪組驅動功能上已經沒有施力點時講傳動是不是有點不著邊際因為力臂在哪?當整棵輪子都是力臂時,驅動只剩下你的FTP和輪子的重量和剛性,所以對於理論值來講所謂的神不過是安慰劑效,當年CP12辦測試會時很多內行的車友就只它定位成爬坡輪,但是CP12就重量來說優勢還沒有紀對的明顯,事實上CP12做低框會比做高框更好,如果你騎過MCC,那你會發現MCC的低框會比高框好騎,因為重量更輕,MCC做為無張力和碳柱輪,它的風阻更大,做成高框又沒有轉動慣量那何必要做成高框呢?功能抑或賣相?
CADEX max40嚴格來講是兩位一體的輪子,因為它的框是獨立於花鼓和幅條之外是可以調整張力的。牒煞輪重量一定比較高,但是1249是不是夠輕?這點我個人持保留意見,牒煞輪談空力?這點似乎有點多餘,因為牒煞座和碟盤應該會有擾流的效果,至於CADEX Super Aero碳纖維輻條,隱形銅頭和可調節張力功能的獨立碳纖維輻條,完美調教之後,可加強側向與傳動剛性,提高加速和爬坡效能。我個人的看法碳纖幅條對於花鼓耳相對較窄的碟煞花鼓,在側向剛性和傳動上的確是一種救贖。剛性提升之后對於爬坡和傳動也確實有幫助,但是必要條件還是和輕有關。所以我才會一再強調輕和剛性,至於真的很神嗎?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