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算法的概念來看,公路車的幾何其實從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漸進的優化
曾經有人問說為什麼有車友在分享465客製經驗時似乎沒有什麼負評,懷疑這些車友不過就是我的托,是在幫我打廣告造神,排除惡意的攻擊外,懷疑的背后反而是對於追求真相的堅持,很多人寫的測試,從車架的剛性到幾何數據的應然和那些陳述對得上嗎?我的看法是相對於幾何那些描述有太多只是感覺,測試要測什麼?上坡的攻擊性下坡高速過彎的操控和穩定性?彎道超車的進彎角度與車架平衡,還有平地高速巡航時的轉動慣量,所以騎乘者的個人「感受」就算再怎麼貼切,你也可以說那是它的騎乘技巧不錯,當年pinarello的二級碳纖價格也是貴森森,我和一位同事彼此換車試一段爬坡,它不願意承認承scott cr1有優勢,只說自己的power值不夠,事實上這不是所有業餘車友的問題嗎。如果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當成選手來培養,那不過就是有夢最美罷了,什麼是見樹不見林?那些從未畫過車架幾何,永遠跟隨選手網紅的腳步者是無法了解的。
有句成語叫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事實上那些谷哥大神的嫡傳弟子是永遠不會懂的,原則也許很線性,你真正懂之后非線性也可以為你所用,只是有些人故意設計一些不怎麼上得了檯面的產品,然后用非線性來操作自己的神蹟只是這種遠勝網紅的騙子腦袋都用在算計上了。可樂果是動態平衡車架嗎?那你先要了解什麼叫動態平衡,事實上lug管時代的可樂果車架的重量很容易造成在操控上的xx慣量----,慣量和操控靈活之間在計算上會因為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平衡點,這些平衡點可以因為騎乘者的「能力」而有所不同,所以絕對剛性是什麼相對剛性乂是為什麼並不是沒有存在價值的觀念,而是在你懂不懂,慣量與靈活是相同的概念?(思考一下過去我曾經引述村長在不同ftp下對於幾台車的排比)
我不知道除了公路車外車友騎過菜籃車沒有,你覺得菜籃車靈活嗎?一般來講通勤車可能是水平上管的,但是菜籃車多半是上管下移雙下管的型式,這種型式的車和通勤車在騎乘上的差異是什麼?如果你覺得排除菜籃車的重量外,能夠讓菜籃車感覺上滿靈活的甚至是太靈活是哪裡?公路車是否也可以借鏡菜籃車呢?我平常的交工具就是菜籃車,所以很多來找我的朋友和我喝咖啡聊是非時常問我:劉大你車放哪會不會被偷,當他們知道我騎的是菜籃車時常會很訝異。
菜籃車有龍頭嗎?還是菜籃車的龍頭非常短?菜籃車讓人覺得靈活的其實就只是轉向性罷了,另外菜籃車的雙下管設計在某種情況下也加深了這種印像,如果在相同路段你騎公路車和菜籃車你絕不會認為菜籃車靈活,所以菜籃車的靈活其實是一種功能性的考量或者選擇,扣除掉局部的優勢菜籃車一點都不具有靈活性,465會讓你覺得操控靈活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或者算計),同樣的路段你如果騎雲豹的試乘車和自己的客製車一比你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差別。
要達到操控靈活的效果,其實是一種算計,所以局部的優勢和整體的靈活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提菜籃車的原因),我畫過近300台客製車架,算過近150台以上車架幾何的動態平衡,我很清楚一件事操控靈活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條件,得到這種結果事實上是複雜演算下的成果,所以我通常不會相信一台被品牌商虛構成全能的車,儘管在數據不是非常詳盡的情況下,代入數據的演算結果也得不到品牌商講的那種神蹟,相較於C夾而言如果你手中只有牒煞車或者你只騎牒煞車,那麼你所有的論述都不是(頂尖對決),思考一下為什麼有些選手堅持對C夾的喜愛?當然如果品牌商只做牒煞時,這種比較也就不存在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文章如引用有版權的圖片與相同文字亦請提出質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