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花了很多時間真的搞懂輪組時,你會發現問題不難比你想的還要簡單
什麼人會知道用的框好不好?是騎的人還是編的人?這點大家有沒有想過?
大家上網路上看一些著名編手的文章,會發現有人認為ZXXP的框太軟所以---
但是,為什麼你到神壇時卻看見幾乎是眾口一聲的推薦這個品牌的輪組?
難道是因為這些編手自己能力不足?還是嫌材料取得成本太高,所以打擊一下
有沒有人解釋為什麼太家「聽」或「看」到的訊息是如此矛盾,什麼才是真的
如果你是老師你想知道你的學生是不是真的懂你教的時,你應該要怎麼做才好?
很多人會告訴你,教你的學生上台講給大家聽,如果他講得不清不楚就表示不懂
很好,但是如果他只是某些地方講得不太清楚時意味什麼?這些地方他不懂!
所以,很清楚的是,對於所學的課程來說,這些就是「知識缺口」亟待補強
對於輪組的一些現像,像我一樣只選擇能拿到的最好價錢合理的框來用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還原到生意來看,那麼問題就會變得很複雜,講難聽這是一分錢一分貨
過去我的同業問我某個輪組的價錢,我告訴他很便宜,但是他沒問,這輪好不好
等他騎一陣子之後他告訴我輪組不重,但是剛性表現似乎沒那麼好,要怎麼辦
我告訴他你把手上的輪組賣了去換XXX試試看,結果他對XXX不再提相同問題
騎LW的人大概很少有人會嫌說不好的,有人開玩笑說那是因為用的人也沒多少
當然因為價錢因素,所以用的人不是那麼多,但是用過的人覺得好的應是事實
很多話只說一半時,那你很清楚因為只有那一半還能說出一些道理,其它不能說
有人問我說買15000以上輪組值不值得,其實這話可以有太多可能的解讀了---
有些話只不過是廢話
或者是因為你和製造商很熟所以這個是半買半送的價錢?大家根不就拿不到?
或者是因為原料的取得成本本來就低,所以在售價上面自然就會比較便,但---
可能下面沒有說的是這個框是多重的框?所以這組輪組的重量是?剛性好但重
在網路上不能太認真的理由是,你只有真的懂時,你才知道對方說的那些有理
講難聽一些,某些品牌商根本就不會花比價高的價錢用比較好的料,名牌也一樣
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會出問題的產品對於車手來說就會嫌就會唸,這很自然
你看過車隊比賽時會用一般輪組上陣嗎?大家不都懂?為什麼討論起來就不是
所以當你看神壇蓋大樓時,你真的能從當中學到什麼還是只看到一堆是非恩怨?
我們不是編手,我們不知道一個框要用多少張力,不懂這些其實不是我們的錯
畢竟我們又不是吃這行飯的,不是拿來在網路上和別人說嘴吵架,面紅耳赤用的
我的方便法門不是說了,輪組要好框占了一半,國外比較時,不常常談到剛性
XR-X00被人唸不是因為剛性不足,而DT現在還有很多人用不是因為框剛性好
大家都知道很多輪圈軟所以鋼絲就得多一點,不然騎起來很可能就是原形畢露
以這個道理來看難到碳纖框就會不一樣?碳纖框可以做到很輕,但是剛性呢?
過去我騎過很多號稱很輕的框,但是要不是燒框,要不就是張力不能拉得太高
很多人看那個框的表面如果出現波浪狀時,多半的人可能懷疑是框可能太軟了
事實上那個號稱二百多克的框編起來只比賽用了一次,框的邊緣就出了問題
典範移轉沒那麼容易
對我來說輪組的問題真的沒有什麼難的,那些吵來吵去的人並沒有把問題說清
就像我過去說的,手編輪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很難有人把它列入頂級輪組之列
至於那些被歌頌的輪組,如果少了剛性和驅動效能,也不知道有什麼好的理由
台灣的論壇在打論戰時根本就是主觀的說好就好,說不好就不好,談不上理性
講得現實一些國外的雜誌那些評比當中,早就把輪組的比較標準定下了模式
就算你的英文不太好,好些數據大概用猜的也能知道個大概,犯不著吵來吵去
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好惡告訴別人那是自己的感受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
如果想把自己一個人的好惡變成是大家的選擇,總該有點讓人信服的理由才是
台灣的鋁框要做贏歐美的可能很難,而台灣的花鼓驅動效能好的也並不多見
在這種情況之下,要做出一組完美的輪組,從理論值上來看真的有那麼容易?
台灣不能說沒有人懂輪組也不能說沒有人懂花鼓,但是典範真的那麼容易移轉
從我研究邪惡手編輪以來,我就一直想要PUSH人做出一組被稱道的輪組
但是在陪友人經歷了那麼多的失敗之後,其實也是這一兩年才看到一絲曙光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