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試車主角:
3年4個月鈧車搭配煌大號稱百公斤踩不歪怪怪手編輪
路線: 河濱自行車道--平等里派出所--劍南-美麗華---河濱自行車道
總里程約40KM
已經1個多月沒騎車了,一開始使用50-14的齒比穿梭在市區
走走停停間不覺得起步會拖重,加速過程算輕快
進入河濱自行車道後刻意換輕一檔稍微提高回轉熱身
此時車速約32左右還蠻容易維持;從美麗華到自強隧道是緩上坡
稍微HOLD一下還可以維持在26-28間不至於喘
待進入隧道內後,利用裡面風阻不高小試了一下高速維持性
結果頗令人意外,理論上38mm板高速表現應當普普
但瞄了一眼時速來到49km而且還在繼續攀升
此時雙腳已開始有空踩情形,原來不覺已將齒比用盡(50-11)
眼見即將出隧道於是停止踩踏滑行,速度掉得不快滑行也夠遠
很難想像這花鼓是5年前的產品,等級約是105而且還是滾珠式的!
SUPER框果然是好物
與車友寒暄過後照慣例合照打卡上傳FB, 隨即展開另段測試---高速壓彎
這點就蠻讓人驚豔了,它給我的感覺跟CP12不惶多讓,車尾十分聽話
而且不分左右彎都不會有往彎外飄的浮動感
先前提到的滑行順暢度此時更會讓人腎上腺分泌加速
往常以其它輪組下滑,彎到彎間很難突破45KM(不踩的情況)
它卻是越滑越快屢破50KM關卡,耳邊呼嘯的風切聲讓我不爭氣的扣下煞把
---安全第一啊
回程劍南--美麗華2KM多的緩坡全程掛大盤以抽車方式對它作最後的檢驗
結果如同先前測過它的車友小卒子所說只要POWER夠
爬坡時不會因為齒比重而無法加速, 這點因為我倆體重都不高先持保留態度
日後給夠份量POWER又強的車友測過再下定論以上個人不專業測試感想
編者按:
友人近日到車店拜師,由於資源有限,拿了組9速時代花鼓學編
這組9速直拉花鼓相當於105等級,本體只能用重不可言來形容
Shimano過去我騎過的輪組,給我的印像都是軟「剛性不足」
這並不是說shimano的花鼓做得不好,而是它家堅持用20根剛絲
難免在驅動上面會給別人拖的感覺,當然也就很難躲掉負面評價
友人在試乘之後問我,為什麼shimano+航翊super038結果如此不同
基本上輪組的好壞決定在兩件事上,一是輪圈剛性另一則是花鼓設計
這組105直拉花鼓的輪組,用谷歌大神查過,評價大概是負面居多
我想問題應該是出在框體上,因為105的框你很難想像會用到多好
以20根的鋼絲要驅動假設是450公克的框,每一根大概受力225克
航翊super rt-038的框大概的重量是250-270公克,實質上輕了很多
你可以想像一根鋼絲如果驅動少了十公克,踩起來應該會變輕快
所以包括近100公斤的測試者,覺得有「重齒輕踩」效果,很正常
驅動沒增強只是被帶動者減輕
事實上shimano的輪組一向都不怎麼受到市場上注意,直到某階段
那個階段shimano 50高的框據傳是lew代工,花鼓效能才得以發揮
Lew的框的評價就是「又輕又強」,這和用super 38情況頗為類似
我個人的看法是,花鼓一旦被做出來,它的(能力)早就被決定了
而輪組事實上是一個整合的產品,它的結果往往會受限於(部件)
友人所編的這組輪組,在花鼓上並沒有做任何更動,談不上變好了
緃然鋼絲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改變最大的應該在框上,所以呢---
這組輪組其實是得利於鋼絲更好(cx-ray)而框變得(又輕又強上)
有人問我這組花鼓很重,所以整組輪組應該很重,但影響大嗎?
花鼓重一些在啟動的剎那應該會有感覺,但是重點應該在框很輕
所以在騎乘時,這棵花鼓重量的問題早就可視為(略而不論了)
至於高速表現頗出人意外,應該和編者加在鋁頭附近墊片有關聯
答案是否如此?可能要編者拿掉這些墊片之後再測一次就會清楚
我個人的看法是shimano花鼓設計原本就沒有差到哪裡去
只是原來的搭配並不能盡如人意,所以才會有那歷史評價
事實上近年的c-24或者c-35都獲不少掌聲,或者可為証明
事實上如果友人可以找到MAVIC直拉花鼓重編一組我將更期待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