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極端的故事
女兒小學的時後曾經選過幾次模範生,但是曾經有一次讓她印象深刻
因為那一次她和對手競爭激烈,最後她僅以一票之差落選
但是選完之後那個男生撂下一句話「妳要知道,妳永遠不能和我比」
對於這樣奇怪有如深仇大恨的話,女兒完全不懂是什麼意思
因此,在我們父女回家的路上,她拿了這件事來問我
我告訴她,很多父母親為了讓子女有用功的「動機」
所以,用各種方式來塑造他們的價值觀,而顯然這個學生的父母就是
想來,他的父母是告訴他他是多麼的優秀,多麼的人上人
所以他才會覺得妳有什麼資格來和他爭哩?
當然台北市的小學,父母親臥虎蔵龍,小孩如此早熟也不怎麼奇怪
但是這樣的價值觀,如果到了一個到處都是菁英的地方會如何?
就我所知,這個「傑出」的小孩後來離開了台灣到泰國唸國際學校
據說他父母親認為台灣的教育,不夠上軌道
另一個建中學生的例子
我一個朋友的小孩是龍門國中那屆的第一名,功課非常非常好
當然,不意外地他考上了建中,但是第一次段考完他老師就約他出去走走
因為對於數學只考了八十分(我女兒好象才四十分)他有些的喪氣
結果他的老師告訴他:「這就是建中,這樣的成績很平常」
說實在的,我覺得那個老師還真的滿英明銳智
只不過更進一步來想----分數真的代表一切嗎?
我的好友的例子
我的一個報社同事,他當年也是桃園一個私立國中的第一名
據說他考上建中時,可能算是建中前十名的學生吧
結果他畢業時班上有很多人上台大醫學院,他好象是唸中興森林系之類的
如果以建中來看他的成績可能是班上最後幾個(因為他玩了三年)
但是他到社會做事之後,竟然回過頭來考台大環工所,最後碩博士都拿到
他最喜歡掛在口上的一句話是,誰管你高中唸哪?人家問的是你最後學歷
這個話用中國人的語言來說,其實就象是---蓋棺論定
從這個例子你看到了什麼?----傑不傑出,其實是滿遙遠的一件事
你有必要在中學時就認為你的一生就「完」了嗎?
當然如果你真的跳下去,那麼你這一生可能真的就「完」了
從股票操作學來看,這無異是用「短線」眼光來看待一個長線的問題
試問這樣的價值觀又怎麼會是對的呢
考試究竟在考什麼
我那臭屁的弟弟一向對他的數理頗為自負
常說當年不是因為英文考了個58,他應該不是唸成功而是建中
今年他因為公務之便順便自美返台休假,當然免不了來看這個老哥
看到我那唸附中的女兒,他不忘問了下功課,當然也不忘炫耀了一番
一聽這次女兒的數學考得頗槽,好為人師的他自然要女兒拿出考卷來
習慣自吹自累的他,看到那一張題目,雖然沒目瞪口呆,但是也頓了好久
最後他說了一句---果然是台北的名校,這個題目出得夠水準
以他這個在美國女兒都自己教的人而言,他覺得那個題目不容易解
我常在笑,學校老師不是在教導學生,而是在考倒學生
當然這並不是我真正的心裡話,因為考倒學生真的意義不大
你真的懂了多少---我自己師傅的故事
教我股票操作的師傅,他是我文化的學長,當年是台中一中的
我記得他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當年唸中一中時,第一學期生物就不及格
結果他跑去和老師講:「老師你讓我過,下學期,我一定認真唸」
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下學期又當了,這下怎麼辦呢?
他跑去和老師懇談,他告訴老師:「我又不想當醫生,生物將來用到,老師你當我也沒有意思,你不當我,將來我永遠記得你」
這個老師還真的是滿人性的,沒有當他,當然他到現在---還記得那個老師
如果,這輩子你學的東西就只是為了考試,或許就象我師傅說的----以後用不到
那麼這些分數真的能代表什麼?代表你比別人優秀,對人生來說,還沒蓋棺呢
我常常告訴我女兒,對於興趣一定要堅持,分數只是一時的
當然如果考高分只是分數的意義,但是最後你對所學的並不懂,那其實意義不大
分數考得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可能對你所學的東西----沒有真的懂
那,你所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想辦法把它給搞懂
學習的能力其實有快有慢,如果只為了分數而喪失了興趣,其實是沒有那個必要
或許在這個建中學生頭墜地的一剎那,他忽然醒悟了----幹嗎那麼想不開
但是這個時後---什麼都來不及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