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我的一位同事的女兒考基測,她的成績不錯,卻選擇了唸中山女中


我問她,為什麼不唸師大附中,她說附中的學生太愛玩,她不是很喜歡


 


過去我也聽說附中的老師不怎麼盯,附中風氣自由,學生會玩會唸書


但是,這不過就是個印像,我女兒就唸附中,我卻從來沒有這個感覺


 


基本上,我覺得喜不喜歡唸書完全是「個人選擇」,父母盯了也沒有用


到了高中根本是「自主學習」,是培養小孩自己「獨立人格」的階段


所以父母親盯得越用力,只意味著這樣的小孩將來會越缺乏獨立性


 


我從來都喜歡說,台灣的父母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但是台灣的小孩不但輸在起跑點,可能在學習的「中點」也輸了


 


我記得有一次,老婆拿了女兒小學同學的作文唸給我聽,問我寫得如何


我知道,她大概覺得女兒還在用注音符號,似乎有那麼一點的「不長進」


 


聽完之後,她問我「寫得如何」?我說「很好阿,大概是大學程度吧!」


老婆說「你這是什麼意思?」,一付我不受教,要和我吵架的樣子


 


我說「你嗎幫幫忙」,你不覺得,整篇文章的思維就是大學生寫的嗎?


所以,這種偉大的功課當然是父母親「一改再改」的結果,並非學生寫的


 


所以這樣需要小孩自己來的事,都成了父母來,小孩這當中「學到了什麼」


那個六年下來的市長獎議長獎,是應該頒給孩子還是要「頒給父母親」


父母幫越多子女輸越大


父母親這樣的結果是「幫助孩子學習」還是要和同學父母親「較勁」


所以在補習班裡聽到父母親在比成績時,我都為那個孩子「難過」


因為那些孩子不過就是父母親的「驕傲的延伸」只是附屬品沒有自己


 


所以他是在「為自己唸書還是在為父母親唸書」?應該是「為父母唸的」


如果他覺得他應該要懲罰一下自己的父母,旁邊的人應該覺得「很意外」


 


對我來說如果小孩子不是為自己唸,那麼要放棄責任有什麼好奇怪的


因為他替父母親揹負榮耀也揹得太累了,他決定不揹有什麼好奇怪的


 


附中的學生是不是每一個都會玩我不知道,我只覺得那不過就是個印像


我的女兒參加的社團並不多,在我看來她不過就是個「熱血女青年」


其實這些活動的「參與」,「應該」讓他了解除了讀書外的「很多事」


 


比如說,為了他們的刊物「募款」,為了評審而與社會專業人士「接觸」


這些經驗或者挫折都會是自己的,所以那是真實的「經歷」而非「理論」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接觸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這樣反而真的學到了點東西


 


至於是不是讀書才是一切?是不是分數才有意義?我覺得那才是要顛覆的


我們只覺得下一代喪失了競爭力,但是沒有人解釋為什麼競爭力那麼容易喪失


台灣很多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只敢躲在研究所裡,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既然唸了那麼多書不是該到社會上面去「實戰嗎」,為什麼反而會感到怯步


如果唸了一大堆書卻不敢去工作,那不表示我們的教育根本沒有「實用性」


 



把所有人教成菁英


我記得蔣偉寧講了一句話「不是教菁英,而是把所有人都教成菁英」


師大附中、北一女、建中或許是許多人眼中的「菁英學校」,但,那又如何?


會唸書就叫菁英嗎?那教出來的不過就是「理論巨人」罷,真的有意義?


 


這些學校不過就是把成績好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教,但是為什麼沒每個上台大


如果每個老師都知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那好不好還是在學生自己不是嗎?


所以愛玩就是缺點是考不上台大的理由?不是吧!而且有誰規定台大才叫做好


 


我的一個朋友當年考上建中時,應該可以排入建中的前十名,他玩了三年


大學聯考時好像考進的是中興的森林系什麼來著,應該算是最後幾名了


後來他成了國內非常有名的環保記,甚至有人打算把它找到內閣裡工作


 


後來他考上台大環工所,也拿下了環工所的博士,他比同期的人可能更有成就


因為他很清楚那是為了興趣而唸,他絕對不會認為建中那三年會是個錯誤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