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211    

編者按:有關於設定調整的文章,一直以來都沒有人願意寫實証的案例,多數人給我的回應是文筆不好抓不住想表達的意思,所以儘管我覺得這部分很重要,但是千拜託萬拜託都沒有人動筆,所以當時小陳原意寫時,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但是我不是一個喜歡催人的人,而大家工作又忙,所以在實際需要下,就自己下去寫了一篇,不意小陳看到之後補了這份文,看到之後僅有(PERFECT)可以形容,我想對於他這篇文章只能用「造福車友」來形容,小陳文筆很好,大家看了之後相信更有實戰的臨場感,在此也謝謝小陳的貢獻

 

 

由於先前我的公路車騎起來不太合身,所以請前輩做過Fitting,並將量身車上的設定搬到現有的車子上使用。我的車子幾何是上管535,座管角74.5。而Fitting的結果是上管535,座管角73。差異並不小,用在原車上的結果就是座墊必須後移且降低點高度,龍頭也得改短並升高。雖然調整完後騎起來很舒適,連續騎乘七、八小時也沒有任何問題,但總覺得操控上有一點怪怪的,無法真正隨心所欲。

 

人車一體的操控感

直到有次,我試乘了前輩的465,由於我們幾何非常接近,所以只稍加微調了幾mm的座管高度就上路了。那次的試乘體會到了所謂人車一體的感覺,原來騎乘在車子正確的重心位置,整體的操控感是非常恰到好處的。不論是直線抽車加速S型繞椎、或是高速下坡殺彎,車身的穩定性和入彎路線的準確度都變得更好了。相反地騎在我自己的車子上,過彎有時就會需要臨時修正些路線;加速的反應也感覺有一點點的遲鈍,不夠俐落。

 

我是個還蠻常騎車的人,平衡感也不錯,我不認為這是騎乘技術上的問題,而且說實話也沒有嚴重到不能克服。可一旦你嘗過了那甜頭,你就會希望自己的車子也能如此隨心所欲!就好比職業選手都有自己習慣的器材,能令你放心地帶上戰場、給予你更多的信心。

 P1040931

不同幾何之間存在的差異

 

前陣子我嘗試將座墊中心調回74.5度的位置,並調整其它部份,想了解一下這台車原先設計的初衷。試乘後發現變得更好騎了!加速時些微的遲滯感不見了,過彎時重心的轉移也比之前能夠更好、更快地入彎,可以放心將傾角壓得更低,當時興奮的感覺就好比發現新大陸一樣!原來這才是這部車真正的戰力。

 

可是問題來了,在74.5度的設定下身體終究無法長時間適應,在騎乘超過1小時後手臂就開始有些發酸。當然也能是我還沒調整到位?但在座管角變動這麼大的情況下即使調到好,與原先設定的變動也一定相差不小,操控感想必也會有差異,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P1040957

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終究還是把座艙改回73度的設定了。雖然74.5度的感覺很美好,但那畢竟不是屬於我的幾何。73度也沒有不好騎到哪去,我不會把這兩個角度間的差異給誇大、神話,許多比賽我仍然是用73度的設定下去騎的,無論高速下坡、殺彎也都沒出過任何狀況,但對於騎乘效率的影響仍然是確信存在的事實。

 

由於騎車是我時常進行且十分熱衷的運動,器材不順手,長久下來心裡頭總會有個疙瘩在。接觸單車這一年多下來已看過不少車友因為使用上的不滿意而不斷地更換配備,得不償失,有鑑於此還是希望能有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好騎的車子,可以開開心心地使用,不會因為一些問題使得心裡不舒坦。

 

所以最後,為了不想要有任何遺憾,我選擇了量身訂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