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費者在經銷商和水貨商的戰爭之間,是支持水貨還是擁抱公司貨?


看了酉大和顧大兩個人的精彩對話之後,發現真的是---各有堅持


顧大是BF的台灣代理,酉大則是站在消費者立場提出質疑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雖然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但是某些代理商的態度,卻不能讓消費者心服


 


賠錢生意沒人做


稅金、運費、報關這些只要你有一定量,必然是不可少的


所以如果經銷商是站在這點上立論,可能很難讓消費者接受


 


其實我在猜想經銷商可能有庫存、行銷、實體店面的壓力


保固在這當中究竟能占有多大的比重?基本上我個人無法評估


 


因此,當經銷商對於保固的問題推拖拉時,我覺得做個經銷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如果你的報價比別人貴,那維修成本本來就是你該負責的


 



水貨商為什麼做得起來


過去因為跑新聞的關係,確實認識一些水貨商,一些至今都還有來往


對於水貨商的經營模式,我不必然是全了解,但是有那麼一些些了解


 


過去的水貨商能夠賺多少?我並不清楚


但是現在的水貨商,除了那些「擁有壟斷能力的角色」依然在賣天價外


其實多半水貨商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他們不希望有庫存


 


通常貨進到台灣之後,很快就批了出去,周轉率相當的快


我個人認為----他們能夠這樣做是基於幾點理由


 


1.它們通常都賣市場上流通性需求性比較高的產品(比如CAMPAGNOLO的零件和輪組)


2.它的進貨速度通常比代理商還要快,因為代理商可能進一次貨之後就停了好久,但是它們卻常常在進,有些時後連車店都和他們調貨


 


3.它們雖然不能夠得到原廠的保固,但是會透過相關的同業之間做維修,有些也自己進一些備料以備不時之需


 



水貨商不是善男信女


但是消費者可能必須要認知一件事,水貨商只是一些籠統的名稱


長期經營某一個品牌或路線的水貨商,或許有些「信譽」「制度」


但是有很多的水貨商其實走的是「打帶跑」戰術,什麼好做做什麼的


 


也就是它們的進貨通常就---只是那麼一批,再來呢?再來就沒了


過去其實很多的貿易商,其實就是水貨商,根本就不是什麼經銷


 


所以,一旦產品不好賣時,那麼賣完了就算了


這就是顧大所謂的「把品牌給玩完了」,因為不是經銷也就沒有什麼責任


 


顧大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想它就遇上了BF的水貨商


當然,當小折的熱度過去之後,這個水貨商雖然沒有消失,但也未必再進了


 


當然這樣的水貨商自然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它的著眼點自然是賺錢


消費者在買便宜的同時,心裡其實是必須存在著---自負風險的準備的


 


其實,我周遭許多的朋友,在撿便宜的同時,確實也是抱持著這個心態


 


不保固還剩什麼?


在這個資訊極度透明化,而人的流動又極度自由的時代裡


無論你是從國外帶回來或者是從國外網站上買回來,其實都很容易


當然,對於價錢的部分,也會產生理性合理的比價效應


 


我覺得賺多賺少其實是一個各持己見的問題,很難說面面俱到


水貨商和代理商之間,因為經營模式的不同,永遠不會站在同一個立場上來思考


 


但是如果代理商覺得售價是合理的,對於保固又極盡刁難


那麼消費者轉而向水貨商靠攏,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水貨商能不能帶來正面影響?


我想消費者在這場戰爭之中的態度很簡單,他們希望買到便宜的產品


因此,水貨商能發揮助益,讓產品的價格壓低嗎?這可能是消費者所關心的


 


不過,如果是以這幾年我自己所遇到的現象來看,拼價的現象並不多見


也就是說代理商並沒有因為水貨的競爭,就降低報價(折扣我不清楚)


至少大家可以從一些零件的終端售價沒有多大改變看得出來


 


至於代理商會不會因為產品的去化速度不夠快,而受到威脅


我想除非水貨商是A咖,不然可能代理商還是會不動如山


當然如果有些代理商自己就是個B咖的話,那當然情況會不一樣


 


不過正如我在上偏文章中所提到的,某些品牌在台灣真的是掛了


之前就有一個朋友問我某個品牌的車架在台灣能不能賣?


我就直接了當告訴他,我朋友有一支賣了很久還賣不掉


 


這幾年流出品和水貨對於台灣市場的負面影響不可謂不大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