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只是組組車,玩玩輪子,對於政策是什麼碗榚根本沒什麼概念


自從自己身兼公司負責人,有限資源下要如何發展,變得和自己相關時


不免對於大的政策和方向對於小民有何影響,不能不予以關切


於是原本一些不注意的議題,忽然也變得和自己相關了


 



ECFA是把兩面刄


 


這個星期暫且不提比較技術性的事情


日前我到自行車同業輸出工業(TBEA)去開會,議程中有報告到ECFA所謂的早收清單這一部分,當然的也包含了所謂的自行車產業這一塊


 


我仔細看了一看之後兩岸原本從部分13%5%的稅率,即將在明年以1/2的調降幅度,甚至是直接免稅的速度,來達到兩岸通商的優惠


 


再來第二個消息,就是所謂的涉外部份,歐盟即將到期的對大陸課反傾銷稅達48.5%的部分,一但到期很可能取銷反傾銷稅。


 


說到這裡我不免打了個冷顫(過去這干我什麼事啊)


 


為了迴避反傾銷稅率過去一些工廠可能選擇留在台灣,或者東西做好了運回台灣再加工,然後再運送到歐洲去,但是如果稅率問題取消之後,你馬上會看到兩件事


1.      是這些工廠還有必要再留在台灣嗎?大陸的人力土地成本比台灣更便宜,可能原料上也有優勢


2.      大陸和歐洲的距離比台灣更近,如果用鐵路運輸運費成本也會比台灣省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原本留在台灣的廠商而言,這個誘因和殺傷力不可謂不大


 



OEM廠要何去何從


 


星期五的時候我去一個研討會,CAE(設計驗証分析)之後,對上面提到的兩點不免產生更大的共鳴


 


其實台灣的單車業,已經有些進入ODM的時代,但是還有很多公司對於研發這檔事並沒有非常的重視,甚至只是想做OEM訂單就好


 


其實ECFA一開始實行之後,這些OEM廠大的會轉移至東南亞新興的世界工廠,而中小企業會被蠶食鯨吞掉,很可能很多企業還是沒有這樣的自覺


研發人才在哪?


自行車產業目前通常中小型公司一年有一兩個新的型號或新的開發就算很正常,但是事實上為什麼會這樣,主要的問題是在設計人才上


 


工程人員做CAE這塊的嚴重不足,人員難培養


,再來就是中小企業的企業主留不住人


 


,一但CAE人才流失,可能花個上百萬所導入的這個部分整個瓦解,


等到下一個人才進來可能又不知道是式多久以後的事情


,CAx這一塊缺少了CAE人員,整個研發的速度會往下降


來自大陸的威脅


 


相對於大陸這麼多的人口,只要找一些人進來做這部分的話,對台灣的自行車產業衝擊就很大了。


以後我擔心的是,大陸那邊不只是世界的工廠,更轉型做一些ODM 甚至是自有品牌的部分(從紅雞萎業對於航翊原本照抄來看,對岸的企圖可是不小的)


 


台灣這邊再不加緊腳步,那會很糟糕,台灣有很多家庭式的機械工廠, 這些機械工廠未來所面對的是------大陸那邊更便宜的人力,更便宜的零件加工,


 


更何況很多台灣機械工廠的老闆自視甚高,都覺得有些東西就只有他們做的出來對岸那麼多人難道都不會威脅?更何況是免稅的狀況


 



台灣要加速研發和升級的腳步


我想台灣目前很需要做更精緻的或者是加速研發的腳步,甚至不能排除與大陸那邊合作


畢竟在商言商,一但失去了一些優勢,如果不力圖改善那就被時代給淘汰,但是很多公司都是資源不足,


 


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在自己公司馬上就設RD部門


我的想法偏向企業聯盟的方式來對抗


不過這其實是有些難度的,要整合非常多的部分


台灣很可能設計,製造,研發,行銷各個強項分散在各公司,


 


但是很多自行車業的公司想要從頭做到尾,但是事實上如果把這些公司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那就是一種很不錯的實力,


雖然這樣想可能太過於理想化,但是要能與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抗衡


那我想這些事是在必行的,或者甚至是進入跨國的分工合作


 



 


編者按:


看了小魏的大作之後,覺得似乎有些疏漏之處


因為雖然他現在也算是廠商,但是到底廠商的真實感受是什麼呢?


 


因此,趕緊利用工作的空檔做了幾個必要的採訪


但是受訪者要求不具名,因此,在這裡僅以甲或乙稱之


 


廠商該擔心嗎?


甲:說不擔心是騙人的,ECFA之後最該擔心的應該是沒有品牌的廠商


比如說那些做鋁的龍頭彎把乃至於相關加工品的廠商,應該第一個中槍


 


因為這些沒有特色的東西,只要大陸能做就好了,做好之後掛個台灣生產的


那麼你能知道是哪裡做的嗎


 


乙:其實,就台灣廠商來看,大概只有巨大、美利達這種兩岸都有設廠者能獲利


因為,本來它在大陸就生產產品,這下更能利用這種優勢了


 


台灣的品質形象會下降


甲:過去大家都不喜歡大陸生產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只要在台灣買廠


然後把大陸做的產品,掛上MIT製造,你能分得出來嗎?顯然是不能


 


那麼如果你買到的產品,品質不佳,你會不會對台灣產品的信心下降


 


(有關於這點,我想應該這樣說會更正確,過去你可以分得出這是台商,那個是陸商,但是此後這個分野會逐漸模,過去本來就有台商在大陸生產的貨品回銷,未來則陸商生產的東西,也有可能會使用台商之名)


 


乙:政府只對高科技產業有補助,但是對於自創品牌的傳統業者卻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談升級和自創品牌有多大的誘因,讓人存疑


 



 


對消費者的影響是什麼?


甲:我認為消費者之後買到的產品,品質有沒有保障是該注意的


因為之前你還可以分辨出是大陸做的,但是現在是不是你可能很難肯定了


 


(其實有關這點應該沒有那麼肯定,因為象巨大、美利達本來就在大陸生產,其實台灣買到的,很多很可能根本就是大陸做的,另外很多鋁車架廠其實大陸也有廠,情況是相同的,應該說如果你買到的----是真正陸商的產品時,那個品質是不是沒有問題,那可能就不是那麼打包票了。


 


比如說,我就絕對不會買大陸廠商生產的鈦車架,但是台商在大陸生產的碳纖車,只要是一線廠做的,我就會大膽買下去)


 


乙:對於產品的責任險可能是更該注意的,因為如果真的出了問題,受了傷


可能你要找誰索賠就是一個該注意的問題(其實這個講法,談的也是陸商品質的問題)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