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股票市場裡二十幾年,我曾經幫雜誌寫技術分析,我很白目的以為自己很懂股票技術分析,為了弄懂技術分析,外文的日文的技術分析書,我都看過,從民國八十年到九十年間坊間出的股票技術分析的書我都買來看,相較于現代人從網路上搜到資訊就認為自己所向無敵,我想那時的我有著這種自負應該很合理,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我真的(那麼厲害)那我現在應該賺了不少錢,並沒有,嚴格說來我這輩子做股票累計結果應該是賠的。
如果技術分析是一套理論,那麼熟悉技術分析理論的我---沒有理由不賺錢。
我用自己當案例來看很多事情時,我得出一個結論---任何理論都需要反覆驗証,沒有實戰過的理論就只是理論,是禁不起考驗的。我拜過很多股票師父,但是陪我走了近20年的是尹老師,我記得老師有句名言ABC三個字分開你都認識,加在一起你就不認得。事實上這談的就是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很多人對于車的理解大概來自車店,頂多是車展或者在YOUTubE上廠商夫子自道,但是我對于車架幾何或者製作的理解是從廠商、工程師和不斷反覆驗証中檢討改進得到的。我不只參觀過工廠也被人帶領看過每一道工序,我也在環節上問過問題,和工廠裡的技師實際討教。所以當某個社群中的人認為我不懂這些時,我可以針對他的疑問告訴他你講的是(那個環節哪個部分),我認識的幾家廠商應該熟到把我當是自己人,所以在製程上他們對我(幾乎)沒有什麼保留。也難怪在2011年的車展時,某個車架廠老闆在聊天時會說(老劉,你不來做車真的很可惜)。
事實上我只是沒有到車廠工作,我業外的最大樂趣大概是研究幾何車架研究輪組製作,所以在台灣、在量身訂做這一塊我應該是幾個累積最多實戰經驗的人之一,在材料掌握上我(可能)知道的比其它人還要多,所以我在鈦鋼、複材、鋁鈧上都有各別的師父(我是很認真的叫他們做師父,這點讀書會的刁民在我遇到鈦郁許總,或者航翊陳副總時應該都聽到過),這層關係應該不僅止于採訪者和被採訪者那一層。我在這個圈子待了多久,我就和這些師父維持了那麼多年的關係,就有點和我和LITESPEED的BRAD建立關係一樣。
所以我常常告訴讀書會的刁民,我是很認真的看待我所學的每一個領域,只要有機會更好我就希望自己做到更好。我一直認為(如果你認為這樣就更好了,那麼你就不太可能再進步了),所以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天資過人聰明過人,因為我很清楚「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如果你根扎的不夠深經驗打得不夠厚,那麼你想要把問題搞懂甚至更上層樓(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這輩子從來不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這應該是這個國家對現代年輕人的洗腦和訓練)
有次有個網路媒體的小朋友找我希望我教他幾何或者說談談幾何,我那天應該花了不少時間和他解釋某些數據對最終結果的影響,但是我很怕他最終(還是不懂),因為我自己就幹過記者,我對自行車或者幾何這個領域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想要幾個小時就弄懂(?)我自己都不會相信。而且這些影響對我來說是屬于實証的經驗,但是對他來說卻只能算是一種理論。理論事實上是經驗集結的結果,但是沒有驗証的理論就不過只是知識。
我可以批判可樂果、砍羊、STOCK、西米露、雞排、沒力打各家幾何的問題,與實際騎乘結果之間做驗証,我也可以回過頭來質疑砍羊數據的意義,那就表示我對于這些幾何數據是從經驗驗証之後得來的結果,也可以說我有自己一套理論架構,這套架構或者說並不是我自己建立起來的。而是把別人的理論拿來驗証之後修正歸納的結果。所以有車友問我某家廠的車怎麼看時我都是(就幾何論幾何)的原因也就在于我自己有一套系統。我不可能騎過每一家的車,所以我就只能從幾何來看問題。
但是我為什麼在前面兩篇文章寫CAAD12呢?事實上我和車廠的工程師討論過這支車架我也實際研究和騎過這支車架(雖然時間不長),因為我很清楚幾何再怎麼算得好,如果工廠在製作上「有問題」,那麼那個結果就絕對不會是你所期待的。這並不是理論而是實戰經驗的結論。在我幫車友畫幾何過程的經驗中,也曾經有人改過我的幾何,或者我讓他選時,他選了一個我未必認為適合他的幾何。因為我講過我只是做建議,我並不幫別人做選擇,我做的是公益,並不收錢,所以除非你絕對相信我替你畫的,你想改,我也會讓你自己改,但是責任自負。
所以我很臭屁嗎?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呢?根據過去的例子,我應該對于別人的選擇都予以尊重。因為錯誤的選擇也會是一種學習。我記得蕭館長的465我修改過二遍,我也解釋了我要修改的理由,而它也接受了最終修改的那個版本。所以他如今很滿意這台車時我真的覺得有那麼點虛榮心在。
事實上我一直告訴車友,只要你問的問題我懂那麼我一定會儘量讓你也能夠了解,但是我並不了解你懂得多少,我也不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講得自己高興,所以你有什麼問題你就問,這樣我才清楚「應該怎麼告訴你」。重點不在于我講了多少,重點在于你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我不會清楚你想知道什麼,當然我所寫的也就不一定是你要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