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小看印地安這家店,不是店大,而是店主人身形太過龐大
人來人往沒人覺得這家店寒酸,因為店老闆口俴麥克麥克家大業大
店老闆不找大店面是為女兒省嫁妝費,省得被他太早敗光了家產
這個世界如果有哪一個人最不像騎車的人,那個人肯定就是顧董了
一百二十幾公斤的體重和有如熊一般的龐大身形,你會懷疑他騎車嗎
看到了印地安十周年慶的廣告,讓我不意的警覺我和顧董認識十年了
我們常常說你不必為了喝牛奶而買下一頭牛,但顧董開車店就是如此
顧董為什麼想騎車我完全不清楚,我和他是在建國南路吉米的店認識的
一開始我和他完全不是同掛的,對吉米來說他是個玩得起車的貴公子
剛學車的人都會亂跑車店,因為對於技術這件事,大家都是從別人聽來的
和顧董混得比較熟是印地安巫老闆時代代,時空卻轉移到了頗遠的內湖
老巫的店不大,但因為是業內,在這個業界老巫的手藝卻有著一定口碑
不知是看上了老巫的手藝還是怎樣?出身世家的顧董竟然和老巫學起修車
你可以想像一個喝洋墨水水長大習慣合筆的人,手裡拿著工具有多麼奇怪
如果你看達芬奇岳彣錩組車可以用華麗來形容,對比下顧董有多麼不順暢
當然沒有人會把學習過程裡的糗態當成是蓋棺,只是顧菶終究沒當成技師
全世界都清楚一件事,顧董什麼都不多就是錢多,慢慢就從學徒戀合夥
而老巫天生就像個藝術家對管理這件事不在行,最後終於決定棄店離去
而做為金主的顧董頭洗了一半,是要做還是不做呢?車店可是講技術的
於是顧董只好對外徵才,找來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店長,他本人則負責管理
不過或許對靣就是三總氣場不怎麼好,印地安十年間倒是換了好幾個店長
這也印証了一件事,台灣多數車店其實是技術本位的,老闆通常就是技師
除非技師本身也是股東不然基於人生規畫,流動率其實是很難避免的事
不過雖然被開玩笑是人才順練所,但印地安的小剛阿權在業界頗具口碑
顧董畢竟是喝洋墨水的,對於西羊人的技術盯得比一般車店可要緊多了
早在DR.蕭在談FITTING時它就對這個趨勢掌握得很確實,打算自己上陣
(應該是說國內的人洋文都不怎麼好,阿綸的賢內助是最大的例外)
所以顧董其實最最早一批和SEROTTA接觸上課的人,只不過都未能成行
後來國內好幾個人都拿到了SEROTTA証照(高菖煕哥),他只好放棄念頭
不過相較於SEROTTA他自己也引進了套FETTING設備,而且當起了代理
事實上顧董是很想自己拿証照而且是專門只從事於FITTING量身訂做
只不過每一次美國行SEROTTA都那麼湊巧沒開課,讓他只能抱憾而歸
不過資料的搜集他從來沒少過,但是對我來說一點都沒用因為是洋文
印地安歷任店長對FITTIONG都學有專精,顧董其實是有一定功勞的
他一向很努力的請他店長看資料,不管他們有沒有時間懂不懂英文
印也安其實是一家很怪的店,因為除了BIKE FRIDAY它家倒底賣什麼
事實上印地安除了是BF的代理之外,也曾是雲豹主要的經銷商之一
但是在單車市場裡面以分眾為主要訴求對像的店,老實說很難做大
印地安其實重點也不是放在賣雲豹的車,而是訴求在量身訂做那部分
所以店主人的特別定位也造成它的店長是它理念的執行者,難施展手腳
店長是賺底薪拿獎金,但顧董似乎沒體認到印地安的店長很難有獎金拿
在台灣單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顧董如此經營理念堪稱是奇蹟
我一直都認為顧董是個理想主義者,印地安只是它人生中小小的一部分
它是(有底子)可以如此堅持下去,但是一般要養家活口的人可能不行
所有車店無不希望店面大產品多,這樣車友進來才有東西看才有東西賣
但是印地安就是只進它想進的東西只賣他想賣的東西,迥異於其它車店
很多人都知道顧董現在依然是市場上幾個人的債權人(這些人都消失了)
能被幾個人倒帳而顧董依然沒有倒,那麼顧董的財力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如果印地安沒有顧董這棵大樹遮蔭,那也不用奢談什麼經營理念了
以印地安如此獨特的經榮營理念猶能在市場存活,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但也正因為顧董獨特的貴公子性格,也讓車店保有了它該有的格調
做好服務堅持品牌精神絕不惡意殺價,讓印地安擁有它特有的文化
也許到某年某月某一天,顧董什麼不多就是錢多還會繼續的流傳下去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