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62k5Q2  

江柏民曾經和我討論過一個問題,毛爹的24-21爬坡輪和21-21-45高丘陵與平地用輪組在成績上的差異。在一片擁戴爬坡輪的聲浪中他發出了異音,他是錯的嗎?他是對的。運動和比賽是(二回事),如果你沒有在觀念上做區分,在看到不同意見時,你會認為對方在挑釁,就事論事,並非如此。

 

這兩天有人傳了一個連結給我(對這組輪組有何看法?Daniel Lu連兩篇介紹這組。 https://bike-ahead-composites.de/products/wheels/biturbo-road.html),Daniel Lu寫的是事實嗎?是。他說錯了嗎?沒有。但,我會買嗎?不會。為什麼?這就和你對輪組的「需求」 有關。因為這就和爬坡輪與平地輪的比較---是一樣的。

 

CORIMA也有三位一體的輪組,也有低框和高框的不同,但是騎過這組輪子的人也有一個相同的感覺,這組輪子就是個爬坡輪,高框並不存在轉動慣量,雖然輕但是用在爬坡上並不比低框的效能要來得好,因為它是組(無張力)的輪子。

 

航翊出過一組(二位一體)的輪組叫CP-12,因為消費者的要求,這組輪組也有高框的版本,但是最終大家還是喜歡(比較)低框的那一組。為什麼?因為二位一體或者三位一體的輪組,重點從來不是在二位或者三位,重點是在(一體)

 

為什麼CP-12被叫馬車輪?因為它驅動方式和鋼絲輪「明顯不同」,當你是一體時你就是(中軸驅動),所以鋼絲輪是紅海,但是鋼絲輪永遠也不會消失,車友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很多品牌大廠並不出三位一體的輪子,就算他們自己不做,難道不能請人代工(比如航翊),因為他們很清楚三位和鋼絲驅動上的差異

 /tmp/phpVvBDyf  

中軸驅動的輪組(不會具有離心力和向心力)不管二位或者三位一體它就是一體,所以很多人在談輪組的轉動慣量時,會發現LIGHTWEIGHTLW)並沒有他們要的慣量,甚至於它要保持高速並不容易。我曾經講過一句話,這輩子你應該要騎過LW但是你不一定要擁有。因為,它的剛性在十速的時代真的表現的非常優異,但是你如果不踩時它的速度下來的也很快,原因無它,它是中軸驅動,所以並不存在慣量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它的高框也被拿來爬坡的原因。

 

所以很多人以為框高就一定具備轉動慣量的優勢,事實上和我當初的想法是相同的,我也是在這個問題上思索了很久才想通這個道理,我當年有二組LW,最后我通通出手,不是我不喜歡,而是我弄清楚原因之后發現它並不是我要的。

 

BITURBO ROAD是一組刀輪,它用在牒煞上是解決牒煞前輪左右張力不平衡問題最好的方式,重量1250左右,相較於牒煞來說算是輕的。它是刀輪又是三位一體,剛性好這沒有什麼好值得懷疑的。如果你是一個爬坡控,你又騎牒煞那這組輪子除了價格(15XXXX)外,大概也沒有什麼好挑的。

 

但是要爬坡如果你不騎牒煞應該有太多的輪組可以選了,如果你要三位一體那LW或者CORIMA MCC可能要更輕。如果你不要三位一體,那鋼絲輪的選擇可能就更多了(比如說毛爹的24-21),所以為什麼我說我不會買!因為你搞清楚問題時你就會很清楚----從你要的是什麼做選擇不是你看到什麼做選擇。

 /tmp/phphZS2ef  

三位一體的優勢就在(剛性)和(輕量)上面,這是你在選擇輪組時(一定要)先弄清楚的觀念,不要為了三位一體而三位一體,再怎麼說三位一體都不怎麼便宜。要知道我當年是非常迷三位一體的,但是當我搞清楚它的特性時,手中就只留下一組三位一體(航翊的CP-13第一代版本),至於特殊版的二位一體CP-12我借給大前輩騎到今天都沒有要回來,因為我的「爬坡輪」太多了。

 

鋼絲輪在剛性上是不可能贏三位一體的(除非是邪惡手編輪的2X2編法因為編織法最終的結果和刀輪並沒有什麼不同,邪惡手編輪我有一組50高的版本---並沒有慣量,但剛性更好)但是鋼絲輪的好處就在於它可以借力使力,那是物理學的天然優勢,如果你想騎轉動慣量高的輪組,剛絲輪是必然的選擇。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