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被一位車友問了一個問題,他問我西米露的R-5還可以再輕下去


老實說,他能不能輕下去?這個不是我考慮的問題,而是輕了之後又如何?


這樣的輕法,可以通過目前的檢測嗎?還是檢測本身也會是「因人而設」


 


有人說管子內部的柵狀工法,有助於提升車架的強度,但,這也會增加重量


所以如果柵狀工法增加了強度而且還降低了重量,那這表示在材料上應該有突破


我並不是製造商,所以無從揣測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只是始終存著疑惑


 


因此在電話中和一位車廠技術部門的人,就這件事情提出了我的疑問


我是那麼說的「喂!怎麼一年下來你們的技術竟然輸人家那麼多阿?」


你看到人家做的西米露竟然越做越輕,還說那些輕的比重的「剛性更好」


 


結果電話那邊的朋友是這樣回的:「人家說了你就相信了,應該不至於吧」


你騎過了嗎?你看到了他們的測試是怎麼做的嗎?他們送檢時你在旁邊嗎?


我開玩笑的回了他:「當然是沒有阿,不然幹嗎來問你,我只是覺得可能嗎?」


 


我記得很久之前聽你們做過一台790的車,你告訴我說剛性下降了百分之五


而且我記得之前有位朋友看了歐洲的測試報告,對於850克以下的車評價不高


所以我才會想說「到底這是廠商製造出來的神話,還是你們太不長進了?」


 


人家說了你就信!


 


我的朋友是這樣回答的「你知道很多職業車手要求我們對車架進行補強嗎?」


如果有那麼多的車手要求我們做這樣的工作,那你認為這為這是事實還是神話?


職業車手的POWER和經驗對車架的修改,應該是比較貼近和符合實際要求的


 


基本上如果原來五通的強度是450,那麼改成380之後應該不至於過不了測試吧


但是如果是這樣,你認為那個380(我沒問單位)的車會比450的車來得好嗎?


 


除非對手手上真的有秘而不宣的材料,或者用了什麼「貴不可言」的材料做補強


不然,對於第一線的製造廠商來說,應該是不可能有沒看過的東西才是


 


就算它用了什麼特別的東西,你認為在中國大陸那樣的地方會有秘密?


如果對手真的有,車架都出來那麼久了,還能夠瞞我們到什麼時候?有可能嗎


 


對於真正的一線廠,如果出了那麼大的技術差距,我想我們應該要「深自檢討」


你不要以為你講的這些「我們沒有在注意」,但是「這應該是不能對外說的部分」


所以你應該了解我們大概是如何去看這件事了吧!老實說:「我還是不懂」


 


其實懂不懂沒有那麼重要,基本上這就是個「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問題


就算是真的有什麼突破,應該還不至於「看不出來」乃至於「測不出來」


所以最簡單的是那個單位佛心來著把R3或者R5拿來,檢測一遍不就全知道了


 


你不是看過TOUR那套設備嗎?你認為如果用那套設備做一遍有什麼不知道?


嘿嘿!那也要廠商願意這樣做阿,不然誰會提供這樣的產品來做這樣的檢測


難道貴公司對這件事不感興趣?你們難道不會這樣做?嘿嘿:佛曰:不可說



 


材料和重量總會有極限


 


老實說,我對於我的朋友要告訴我什麼或者可以告訴我什麼,非常清楚


其實他旁敲側擊的告訴了我,質能不滅「材料和重量」總會有它的極限


對於廠商來說,他們是怎麼做的,是事實還是宣傳,應該可以自行下判斷


 


其實他之前和我聊這個問題時開玩笑說「那麼偉大幹嘛要躲在原廠做阿」


到底是技術不外傳,不想讓別人知道,還是根本不想讓人知道事實是什麼


 


老實說這部分,我覺得我們只是揣測,你不能說這樣就是別人做不到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求輕而犧牲了剛性,那麼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就算有材料那麼的優秀,我還是認定就算材料有突破「可以永遠輕下去?」


 


很多人應該有過經驗,就是東西薄到一個程度時,你敲一下應該就會知道


如果你按下去時,那個表面也跟著凹了下去,你會認為這部車「有剛性」?


我想,西米露選擇方型管應該是聰明的做法,換成圓管時不知結果會如何?


 


文章是知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