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第一天到處逛時,好巧不巧的就碰到了鈦郁許總,當下就聊了起來
看得出來,今年的他似乎特別的高興,應該是有些不一樣的收獲才是
果不然,他告訴我,今年車展他要待三天,因為排了很多的meeting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往年如果第一天沒見到我這位師傅,第二天他就回台中了
因此,留在台北三天,應該是過去不曾有過的記錄,當然也代表今年會有好兆頭
果然車展完了之後的採訪中,他告訴了我在幾年下來的整軍經武後,進入了驗收
鈦郁不只在接單上面大有斬獲,而部分過去不曾接到的新客人,也在洽談當中
有關於鈦郁如何的蛻變,以及鈦郁如何看待這個市場,以下是許總的訪談
問:之前某位前輩談到,鈦郁目前製作鈦車架的實力,應該不輸給美商
答:這幾年歐洲某些測試單位拿美國車架做測試,在剛性表現上確實未盡理想
不過,鈦郁和美國這些手工車架廠的定位是不同的,鈦郁偏重的是代工大量製作
所以,所有這些產品,在先決條件上一定要過得了EN測試,強度耐用是必要的
問:過去這些手工鈦車架廠,非常強調鈦管的製作來源,似乎那就是貴的原因
答:現在倒底還有多少鈦管是美國當地提煉乃至於抽管的?不知大家想過沒有
這些年來,很多美國的鈦車架廠都和鈦郁接觸過,也要過不少樣品去檢測
但是以鈦郁的報價如果再加上關稅,很多的美國廠會覺得不划算
因為鈦郁的報價比對岸整整要貴了一倍,讓很多美國廠商覺得買不下手
我個人的理解是最後這些管材的訂單就轉向了兩個國家,大陸和蘇聯
真的美國鈦有多少?
但是,買了一大堆大陸鈦管,是不是在製作過程中,也壞了一大堆呢?
對於廠商來說便宜固然好,但是總是要堪用吧,這一點美商應該吃了悶虧
畢竟對於和大陸交手的經驗上,鈦郁應該是比美商要有更多的經驗
從去年到今年有好幾家美商在與鈦郁洽談,請鈦郁代工,而且有了結果
目前已經確定了部分型號會在台灣做,另外一些還在做最後的確認工作
其實,如果要量產的話,那麼真正是美國製作的鈦管應該是非常稀少了
至於到底那些家的鈦管真的是美國做的,大概也只有業者心裡有數了
真的是掛著某些品牌(如雷諾)的管子,其實在進價上面就非常的昂貴
過去我們也曾經進過類似的管子,至於是不是真的比鈦郁管子好?
雖然我知道大家對此可能很有興趣,不過鈦郁並沒有做過相關的比較
基本上鈦車架的製作是有些「學問」的,並不是只有管子就可以
很多製作的工序其實影響到了最終的結果,所以其中的KNOW HOW很重要
就算你有很好的管子,但是你不懂得製作,那麼測試的數據未必會「漂亮」
問:鈦郁在車架製作上做了何種程度的改善
答:你談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只能和股東報告的,所以細部不能說
鈦郁確實做了一些設備投資,不過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改善流程上
很多設備確實想買,但是這不只買設備的問題,還牽涉到維修和投資報酬率
基本上我們目前的生產線有三套不同系統,著眼點還是縮短流程拉長接單時間
而且,在這麼複雜的生產流程中,我們不可能每一個項目都了解
所以像熱處理這樣的問題,買一個爐是沒有用的,我麼依賴的是別人的專業
我們當然知道某些核心技術上,會陷入加工難量又少的問題,但只能解決最急的
自然這也阻擋了我們在追逐極限變化過程中的可能性,所以問題遲早要解決
不過,鈦郁是一家有企圖心的公司,所以我相信大家遲早會看到轉變
鈦車市場確實有復甦跡像
問:鈦郁最近以來有在製作什麼新的產品嗎?
答:大家應該聽說雲豹出了一系列雷諾931的產品吧,而且不少人測試過
問:我自己是沒試過,但是部分車友的反映是偏舒適,適合長途騎乘
答:我建議你去找一台新的測試車來騎一騎,因為我們重新處理過
之前我們曾經贊助了二十台,不過在處理上有一些瑕疵,現在都改過來了
我們在熱處理、整抽和硬化上面都做了加強,可以說感受完全不一樣
記者:怪不得前兩天聽印地安顧懂反映,它那一台公路越野車很硬調
問:請問許總如何看待這個管材的錢景?
就價位來看,我個人覺得這個管材相當有競爭力,絕對不會輸給Xcr
問:怎麼說?
答:Xcr是冷加工沒有做熱處理,過去我們抽過幾支管子反應都不一樣
相對來說931的表現就穩定多了,一樣是不鏽鋼,價位上不只便宜了許多
問:許總如何看待不鏽鋼車和鈦車的前景?
答:在carbon市場價降很多之後,很多訂單確實有回流到金屬車架的現像
所以我謹慎看待,這是金屬車架市場的復興或者是回溫,因為事實反映
我們的訂單在彼消此長的情況下,確實出現了增加的情形,而且還在升溫中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