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友小黑,前陣子瘋狂的在找尋LITESPEED車架


但是,從網路上標可能有一定的風險,且未必有它的尺吋


如果要買,目前小尺吋的車架,可以說一支難求


最後,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給他買到了一台托斯卡尼


 


我自己一直是LITESPEED的愛用者,許多人一直問我


劉大,你為什麼沒有選擇MOOTSSEVEN而選擇LITESPEED


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了,以下是我的看法


 


 



 


記得上次去杰銳時曾經問了林總一個問題。我是那麼說的:


您認為重量和剛性的平衡點在哪裡?他問我為什麼要那麼問


我的回答是:如果車子要回到戰場,那麼重量就不能不考慮


 


所以,金屬車架這些年來之所以從比賽場上消失,不能不說是重量問題


當然,這或許可以看做是我個人的一種偏見


不過如果以比賽級的鋁車來來看CANYON或者CANNONDALE 都做得不重


 


但是這個平衡點究竟是在那一個重量呢?我的看法是一公斤


其實碳纖車最好的重量並不是那些八百公克以下的車架


 


之前曾經訪談過幾家碳纖廠的技術部分負責人,他們告訴我的是---


「九百到一千之間,其實是碳纖車最好的重量」


如果這麼說是合理的,那麼一公斤的鈦車就很有競爭力了


 


但是對於鋁車來說,這樣的重量或許沒有什麼問題(鈧合金)


但是鈦車要做到一公斤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果你堅持要使用圓管,又想要維持競爭力,重量大概就是1300公克


但是從2006年開始,LITESPEED VORTEXM SIZE重量就是1047


 



 


 


利用變形管來減輕重量


2002年開始,LITESPEED就走上了變形管之路


對於這樣的選擇,有些人或許認為是噱頭,標新立異


但是,如果不以工藝的標準來看,這個決定無疑的是聰明的


 


因為那年的VORTEX重量大概在1247左右


但是第二年同款的VORTEX重量即減到了1147附近


而等到COMPACT的版本出現時,重量更來到了1047


 


這樣的重量下降,其實並不是以犧牲強度來換取的


COMPACT在台灣大概沒有超過五輛但是五通的剛性更在VORTEX之上


LITESPEED是怎麼做到的?它的設計部門應該是一個非常強的團隊


 


我為什麼驚訝於杰銳做車的功力,其實這當中有一個小秘密


當年我採訪BRAD時,他曾經告訴過我,他是怎麼設計一台車的


而巧就巧在,林總和我談的車的做法和BRAD講的----幾乎是一模一樣


 


所以,我很清楚,要把車做輕但是要維持強度,是有一定KNOW HOW


這麼多年以來為什麼LITESPEED要用變形管,或許就是它的原因


 


 



 


(別說我沒騎卡踏,這台是我二台有裝卡踏的車之一)


 


量身訂做的幾何


但是如果認為LITESPEED只是會玩變形管,那麼你就是小看它了


因為我也騎過另一家廠的變形管車架,但是根本無法比


其實我個人認為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LITESPEED的幾何


 


很多車架廠的幾何,往往都被一些固定數據給綁死了


表面上來看,LITESPEED的後下叉長度和BB DROP似乎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你再認真的看一下,那麼你會發現,它的某些數據並不是固定的


所以LITESPEED在前後軸距上,保留了一定的彈性和攻擊力


也就是說LITESPEED的後三角或許有些平凡,但是它的前三角卻相當有特色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其實是量身訂做車的幾何的一種殘留


但是這樣的做法,卻是做得恰恰好,因為這樣的車,在操控上更靈活


 


我自己的幾部LITESPEED其實座管角度都不一樣


VORTEX74VORTEX COMPACT73.5度,但是ARCHON卻是72.5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我的ARCHON是這樣一個奇怪角度


其實,當年在兆美訪問BRAD時,我已經訂了車,但是當時我說了一下我的幾何


沒有想到,BRAD後來就根據這個數據,把整個數據完全給改過


 


所以嚴格說來,我那部ARCHON是一台量身訂做的鈦車


但是這部車的幾何,完全不會因為改過幾何之後就缺少了攻擊性


甚至可以說這部ARCHON可以說是我目前最好騎的二部車之一


 


當然,我自己是知道幾何變化的意義的,因為這幾年來我自己也在畫車架圖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我發現到,原來LITESPEED的幾何還真的不簡單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