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我有一個朋友,他買了一支非常貴的鋁車架
他告訴我一大粒人的精準度有多高,車架燒得有多好
那個工差只有二線之類,滿嘴裡全是贊美與推崇的話
站在旁邊的我只好陪著他做夢,不願去拆破這個謊言
因為他從某個面向來看根本就是一個品牌崇拜者
所謂的「好」只不過是名牌的另一個同義詞
好壞怎麼看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他買的碳纖車上面
明明我的騎乘感根本就覺得除了上面那個牌子外,全部很普通
但是他卻非要告訴我,那部車是為選手做的,所以一般人騎不出來好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凱不那些環法車,我們都不應該買
他根本不清楚,他的解釋有多麼的站不住腳,卻依舊樂此不疲
講得難聽一些他倒底是真的懂呢?還是自我欺騙
我之所以知道這些,並不是我比他厲害,或者懂更多
而是一向以來由於車展所建立的關係,我的角色很象或者接近於業內
所以我根本就知道,他談的天花亂墜的一大粒車架是台灣穗X燒的
至於他說的只有選手騎的出的碳纖,則是到目前技術難登高階的碳纖廠做的
很普通是因為這家廠目前既沒有特別的技術,又無法把重量降下來
在其它碳纖廠眼裡,這家廠的技術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
因此當有人再度問我好或者不好的差異如何去看時
我的想法是,為什麼我們要跟著別人起舞呢?
你真的知道別人說的工具或者組裝技術有問題嗎?
其實我這次下去台中后里找林總時讓我體會出一件事
所謂的好與不好,不該用工藝去看,而是用功能去評量
當心中看不中用
比如說我帶了一部車子下去,請他看,原本我以我燒得夠好了
結果他告訴我,這支車架會斷?我問他為什麼?
他告訴我後下叉焊在五通的點上有些高,作動機乎一直線
這樣的做法很容易累積應力,所以如果遇到車手可很快就會有問題
他談起了很多年前替西班牙人做的一批車架的問題
那時,這批車架一直都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到第三年卻不得了了
因為,車手一年騎個幾萬公里是很正常的,所以到第三年時,車架開始斷掉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過了保固,但是對於車手卻沒有過保固
於是那批替西班牙人做的車架賠了不少,也是從這裡他學到了教訓
在他的工廠裡我看到了各種不同,而韭設計過的測試機檯
有五通的也有頭管的,還有疲勞測試用的工具
他笑著告訴我,我還不夠瘋,因為我還不懂測試
因為很多看起來很偉大的車架根本就過不了EN測試
於是我很清楚一件事,車架製作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
只有真的懂的人才會知道,那些車架不會有問題
真心服務還是用心騙錢
當然我記得鈦郁許總也談過測試的問題,而且直言很多車架根本沒有做測試
所以,除了那些真正通過測試的車架,不然一般人很難分別有沒有問題
就象我帶去的車架,他告訴我,那個一定過不了EN測試一樣
從真正懂車架製作的高手口中,你才知道車架製作有很多眉角
比如說他告訴我那個地方的管厚1.1一定會有問題而必須是1.3
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那是經驗,因為過去他們就做過一批
怎麼測就是有問題,一直找不出原因,後來做了分析加厚之後一測就過
在這個資訊不對等的時代裡,你真的該相信什麼?
你是該相信生意人說的,還是相信專家的意見呢?
其實我這次下去台中,讓我真的覺得非常值得
因為,這家廠讓我了解到工藝和功能這兩者之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我想這家廠我以後有機會應該會常去,因為它可以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當然我還是要重覆說那句老話,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
如果你有品牌迷失請詢問自己你真知道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