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40770  

老師,為什麼我怎麼調,那個感覺都不如我在FITTING車上騎的感覺來得那麼好?難道是我的數據抄錯了,還是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存在嗎?這個疑問讓我想起了我之前在一家車店中被一位車友問到的例子,事實上對於這個疑問我們估且給它一個定義,那就是所謂的「調不出來的設定」

 

FITTING這件事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重要性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從它們的嘴裡說出來,你也會感覺到它們對於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有多大的差別,當年在神壇很多嘴砲的神人不只是隔空抓葯,對這件事也有很多的看法,從他們嘴裡說出來時你會覺得這些人是拿了五個還是六個証照?還是它們做過了多少人的FITTING,手上擁有非常多不同的案例?事實上如果你了解這完全是DR.蕭當年帶動或者引進的一股新風氣,你就知道,就算當時你有GOOGLE大神,你也G不到什麼特別多的資訊。所以這些人對FITTING的看法根本就是它們所(想像出來)豪無根據的見解,或者說偏見。

 P1040767

事實上當年我被某個人教導說要去看DR.蕭寫的文章,我每一篇都認真看了好幾回,但是你要問我FITTING是什麼事,我仍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一切都是我從別人那裡弄了台量身車回來,幫別人和自己做了FITTING後才開始有概念,然後再透過閱讀和上課看到或看懂了更多東西,所以我對於當年別人對這檔子事的看法就覺得更可笑了。因為沒有真的去接觸過實際案例的人,所有的講法(非常可能)只是想當然爾的見解,它對於某些的看法也屬於沒有經驗的知識,而不是真實的作為,所以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怎麼調都調不出來時,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要調得出來,那才真的是奇怪。

 

很多人覺得如果我把量身之後的數據「直接移植」到自己現在的座騎上,那麼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只是我們的樂觀期待,但是未必能夠符合(客觀的現實),你之所以會覺得可以這麼做是因為你沒有把「跨界」能不能夠做有效結合的問題納入了實際操作之中,所以很多的FITTER如果它對於騎車或(車架幾何)認知不足時,那麼如果他告訴你那個問題可以很輕易解決,決對是在騙你。

 P1040833

一直以來我都強調一件事,調整是有它的限制的,這個限制是基於我們對於(車架和騎乘效率)的認知,這個講法並非我個人憑空捏造,事實上別人問我的這個問題和我在車店碰到那位努力調整而且已經來車店很多趟而沒有找到解決方式的車友,它們所面對的都屬於相同的情況,而且這個情況的複雜或者說細緻的程度,也並不是一般初遇到這個問題的人可以了解的。

 

那天台中的阿傑上來做FITTING,它說要根據我們給他的建議回去把它手中的三台車全部都調成相同,然後來看看騎出來是什麼樣的感覺。事實上我很想問他一件事,雖然它的三部車立管角都是74.5,但是它調出來之後,雖然設定(可能)一樣,但是他最終的騎乘結果會不會一樣?

 

如果你能夠達到入微的層次,你覺得坐的都是相同的位置,但是你騎出來的感受(非常可能)是不相同的,因為你可能不清楚一件事,這三家車廠的「幾何不會一樣」,扣掉材質不同和工法不同,光是幾何這一個單一因素,你就不太有機會把三台車弄到一模一樣。因為在(不同重心位置)的設定之下,儘管你自以為座的好像是相同的點,事實上你不會是在相同點上。打個比方好了如果CANYONCERVELO都做立管74.5度,你覺得你把位置按照我給你的設定移植,你騎這兩家廠的車感受會一樣?你如果真的懂時你就知道---不可能

 

事實上你在FITTING車上時你的重心位置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當你移植到你現有的車架上時,「車架本身的重心位置被改變了」,也就是說你雖然你坐在和量身車(相同)位置上,但是你騎到的位置是一個「虛擬」騎乘點。因為這不是車架設計的「真正重心位置」而是為了適應你FITTING結果所被迫做的「改變」位置,所以我用(虛擬)這個借喻來形容。

 P1040842

所以你用這個改變的位置來騎車時,你可以達到比較輕鬆或者坐在對的位置上騎車的效果,用(騎乘效率)來看時,那個結果會隨著調整的大小而出現不同的降低。也就是如果你的調整超過一公分時,那個效果就偏離車架原本設計太遠了,對於根本不懂車架幾何或者根本只做FITTING不騎車的人來說,這根本就是他無法想像或者理解的一件事,當然如果你根本就騎不出來或者你根本也就騎不大,那我會認為你調不調其實也就和騎UBIKE一樣「問題不大」,但是如果你真的就是講求騎乘效率的人,那麼我會認為你調不出來或(達不到效果)其實根本就是很合理的事。

 

事實上我在車店遇到的那位車友後來就真的去量身訂做了一部車。或者就是因為那段調車的痛苦經驗,最終讓它下定決心做了訂做車這個選擇。

網頁提供未經授權之著作,構成侵害公開傳輸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