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073194_985816481504530_1126748780_o  

車子配備

車架:465不鏽鋼

前叉:EASTON EC90

輪組:dt swiss rr21

輪胎:schwalbe pro one

變速系統:shimano 6870

配件:碳纖製品

總重7.8kg(含踏板)

 

廢言

201512月中拿到雲豹V9(卡本特465)的車子,隔天就跟讀書會的刁民們相約騎去海倫咖啡,那時候已經有半年時間沒有做任何體能鍛鍊,主要是因為年中有挑戰東進武嶺,當時騎完身體很不舒服,骨盆歪曲,髖關節肌群也受傷,於是下定決心賣掉手邊的SUPERSIX EVO HI-MOD,並且跪求劉大幫我劃車架,超六和465這兩台車的差異在座艙設定方面很奇妙,座管角與上管都是73.5度和54cm,但是超六測出來的效率設定是74.5度,也是我自作虐騎得滿身傷的結果,而這趟海倫咖啡騎得相當狼狽,長時間沒騎車,大腿肌群非常僵硬,爬坡需要的肌肉抗力很差,但是騎完隔兩天酸痛感就沒了,更沒有受傷跡象,我相信幾何保護身體有很大的作用,隔週元旦我也騎完平等里到冷水坑,懂騎車訓練的人應該都會對我的不當挑戰行為搖頭吧。

 

 

車架幾何設定

幾何是選車最重要的考量,我看過許多人騎車造成身體不適而怪罪這項運動。嚴格來說這項運動入門門檻很高,尤其是目對高里程數的路程,公路車該如何有效率又不易受傷?這完全是要靠設定來解決,劉大所設計的車架幾何,依照我的需求以爬坡效率為主,平路則是輕鬆巡航,這部分確實有達到我的期望值。

465車架重量約略在1.4kg左右,主要特點為剛柔並濟,有著最優秀的直線加速能力,深不見底的剛性感,而且吸震性非常優秀,理想上或許是一台平路巡航的競賽車,但是我還是執意要拿來以爬坡為主,這就要考量設計者的巧思,大致上我對這台車的幾何認知,在不影響操控下,前後軸距設計最適當的長度,在爬坡上有著最直接的效率加速感,而離地距離依我習慣而選擇偏高,雖然犧牲了一點下坡穩定性,但是有我更喜愛的爬坡輕快感。起初我第一次騎程時內心充滿感動,最大特點就是人車一體的重心感,這大概就是幾何最適感的重點。

 

 

 重量考量

這台車很顯然缺點就是太重了,如果拿一般鋁框配105等級變速,少說也要8.5kg,這種重量在市場接受度不會很好,但是如果願意投資在好的配件上,其實壓到7kg初頭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困難,我建議有興趣追求效率的車友,至少要配dura ace等級變速,enve 1.0前叉,1100g左右的優秀碳纖輪。

目前碳纖車品牌商,爬坡車幾乎都做到800g~900g,其實我大部分都有試騎過,很弔詭的事情,這些車大部分不符合該車的性能重量比,我騎整車7.8kg465,根本屌打6.6kg的超六evo hm,市面上有名的爬坡車我大概都試騎過,重量漂亮卻沒特別輕快有效率,那這種市售量產車真得有如此吸引人嗎?如果800g碳纖車架從5萬到20萬都有,實際上有達到最好性能又能有幾台?傳聞中彼得沙公的超六evo是全客製,配頂級套件也壓不到7kg,我這位擁有evo的苦主倒是真的相信。

五通空靈感

空靈感這個詞也只有我們社群才會如此形容,沒試過不同類型的車子不易理解,我認為是不同種類金屬加工跟抽管或是碳纖堆疊方式,經由施力者的踩踏運動,而感受到器材受力回饋產生的運動特性,或許大家就能理解何謂空靈感?這方面也必然有優秀的剛性,所以我們社群看待好車,剛性只是一個很基本的環節而已。空靈感在不同材質上也有很多的差異,比如說我很受不了那種回彈反應超快的競賽鋁車,因為車子不是我的,節奏感抓不太到,讀書會類似特性的車有鈧車、鋁車到953都是類似特性,而litespeed archon雖然我只騎不到十分鐘,但是他的五通特性特別輕柔和輕快,讓我有些欲罷不能。

465五通特性到底是如何呢?其實465沒有鋁車狂野的回彈感,也沒有litespeed柔和的輕快感,大概介於這兩種感覺之間,節奏非常好抓,旅行或通勤到競速比賽皆不會衝突,另外,因為金屬的特性關係,465比上述幾款來的沉穩一些,或許這就是465的直線加速能力特別優異的原因,我歸類465特性比較全面一些。

 13059562_985816538171191_2070875039_n

輪組搭配性

我不太喜歡只有剛性沒有驅動效率的輪組,又想找找看有沒有適合瘦子用,最後選購最新款的DT SWISS RR21,這款輪組用沒什麼了不起的DT240花鼓,配上剛性不錯的DT原廠鋁圈,前後剛絲都是DT AEROLITE,驅動側則是aero comp 鋼絲,前2024,後輪採用偏心框,總重1400g初頭,定位在爬坡專用框。465雖然是舒適車架,但是車架後三角鋼性非常強壯,強壯程度完全不輸給我的舊車DOGMA 65.1,已過去經驗,個人認為強韌的後三角會放大輪組鋼性的弱點,所以找一組相對剛性的輪組配465,可能不是好選擇,這輪組我也操了三個半月,里程數約略1500公里以上,雖然該輪是一比一雙交叉編法,但是我認為大概只適合體重在65KG以下,這輪組有上過大禹嶺到武嶺,進入抖坡時,低轉速高扭力結構剛性就不太行,鋼絲的有些抽動的聲音,雖然不至於拖腳,但是體重比較高的人完全不適合,至於驅動效率有爬坡輪該有的水準,起步加速優秀,迴轉相當好帶,算是瘦子堪用的輪組。

 

車架舒適性

465有著大家津津樂道的加速能力,那舒適度更是這台車最大的優點,三年前我被DOGMA震到老痰都化開,從此極度厭惡顛簸感的車,兼具效率跟舒適的車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考量。

當初選擇465也只衝著客製幾何和舒適而來,配件選擇上更是挑選對舒適性有幫助的產品,輪胎我選擇schwalbe pro one 25C,該輪胎是無內胎系統,胎壓打到80,不但有極好的舒適性,滾阻效率居然還勝過我以前用的超貴乳膠競賽光頭管胎,無內胎系統如今已經做到200g初頭,非常受到我的青睞,把手與座管則是使用碳纖維製品,把手帶厚度用到3mm,已算是把這台車舒適度發揮到極大化。

總體來說,465主要能力還是吸收連續小碎震為主,不可能像登山車一樣,能夠吸收坑洞跟彈跳的震動,磚頭路、石板路、小石頭路、破損的柏油路都可以勝任,臀部舒適性是沒有問題,主要厲害是手部部分,我嘗試過一些舒適度受好評的碳纖車(非古典賽車),後三角吸震基本上沒什麼難度,問題是碳纖維頭管因為顧及剛性考量,在吸收震動方面沒有這麼好,騎長程路面手部神經還是會有刺痛感,而465配一般的碳纖前叉卻沒有這方面的問題,頭管確實也有吸震的作用,碳纖維材質根據我的觀察大概只能從前叉放入吸震材質,不過這類前叉會比較重而且根本買不到。

 

肌群的使用

以前騎超六evo,我很喜歡用馬鞍型坐墊,主要用意在於骨盆前傾,騎行時背部幾乎是打直的,好處是我的腰部壓力小了很多,壞處是負重會在髖部肌群跟上背各自為政,因為嚮往世俗流行的高落差,造成身體上半部肩頸痠痛,下半部髖部肌群壓力過高,也因為高落差的關係,使得髖關節出力角度太小,最後造成髖部肌群受傷。從465的設定,讓我明白核心肌群的正確使用,核心肌群是從上背到下背整體的連動運作,把整身人體的力量運用到最大化。

現在我換回了較平坦的座墊,試者練習立骨盆,循序漸進慢慢強化我的核心肌群,另外,腿部肌群只要保持很好的肌肉彈性,臀後側肌群基本上都用的到,我想讓前大腿肌群保持餘力也是可以,只要設定正確,大部分的車友應該都可以辦的到,不至於膝關節受傷。

 

最後

騎車是高頻率的呼吸運動,肌肉膨脹收縮的頻率也非常高,沒有時常拉肌按摩,再好的設定都會酸痛甚至受傷,我剛拿到465的時候,雖然將近半年沒運動,經過三個月後,我還是跑完兩天的北進武嶺,而且沒有受傷,除了有劉大非常完善的幾何設定,另外有特別規劃體能鍛練的課表(非功率計),平日也有不間斷的自我拉筋跟按摩,才能苟延殘喘完成武嶺而不受傷,告誡車友們車不能胡亂騎啊。

 

在此特別感謝劉大哥對車友們無私的奉獻,讓我有幸在單車寶島拿到如此頂級的好車,從此心如止水,六根清淨,無慾無求,四大皆空,除了litespeed

 13046270_985816514837860_1172474535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