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拓凱的ODM車架


前兩天上網去看有什麼新鮮事,結果發現S牌的廣告文被人吐槽,我想S牌被吐也是應該的,因為就設計上來講,它並不是拿自己的設計圖去找人代工的,有種說法是很可能車架本身也是車架廠ODM的,如果是這樣那就算有選手騎它家的車拿到環法冠軍,其實也不是它們家的功勞,至於拿冠軍來替自家車加持就只能說是賣車的手段了,因為除了資訊不對等造成消費者誤以為他們英明神武所以買它家的車之外,這其實沒什麼光榮的不是嗎?


 


 


看到碳纖紋了嗎?做的十分考究


 


昨天陪一位台中上來的廠家去看他們的下游,在遊車河的過程中和他聊到這件事,他聽了哈哈大笑,他說他們廠曾經替六家環法車隊的用車廠代工,這當中有的車隊拿了冠軍有的車隊連前面的邊都沾不到,難道是他們家的車好壞差那麼大嗎?當然不是了。嚴格說來這都是選手自己的問題嗎!


 


就以我自己喜歡研究的車架幾何來看,CANNONDALE的幾何絕對是比TREK要來得考究,但是壯哥不是拿了七屆環法,也沒聽他說TREK有什麼不好,而且如果以TREK的下叉長410來看,恐怕很多人會認為那應該不算是競速車架了,別忘了西米露的後下叉可是39.9,所以說這真的就是選手本身的問題了


 


別有錯誤的認知,ODM和白牌車其實不相同


其實因為義大利人的光榮傳統,很多國內車友都以為義大利人很會設計車,所以造就了不世的功業,或許可樂果的戰績真的很可觀,但是換成是碳纖時代,其實它並佔到什麼大便宜,而且到目前為止傳說中它們在義大利做的也就只剩下了三款,那這就很有意思了,除了現在的山寨版EPS之外,他有很多車都是找人代工,難道這些車都還是義大利人設計,我的朋友告訴我----真的不是這樣,因為很多的車架根本就是他們的OPEN MODEL,也就是說根本就是ODM的車架,也就是說這些車架一旦被某家廠看上了就是手掛他們家的牌子,在這之前你可以叫它-----白牌車,但是這個白牌車可不是那些原本應該被壓掉,卻因為廠商還想賺一些沒有被處理的車架


 



看過有做橋接的碳纖車嗎?這種做法垂直剛性怎能不好


 


事實上這些車架當中有些還真的是設計卓越,因此也可以說是臥虎蔵龍----今天這裡就要介紹一支非常特別的車架


 


拓凱---碳纖車架技術的領導廠商


這支車架的製造商其實是目前技術等級非常高的---拓凱,至於這家廠過去(因為真的是過去,所以說了沒關係)曾經是SCOTT的代工廠,嚴格說---CO-CURE這估技術就是它們家最先採用的而打響名號的,我之前測過它家很多車,可以說它們家還真的沒有做出什麼濫車,因此一聽到有新車可試自然也就非常期待


 



拓凱的這支車架其實在幾何和製作上是有些特別的,一般的碳纖車是沒有做BRIDGE的,但是這支車架的五通部分竟然做了BRIDGE,這樣的做法在垂直剛性上應該會有所增加,另外在左右側的協調性上會不錯,不過為了做這個BRIDGE它的座管角也做了調整,一般而言除了小尺吋的車架之外,很少有到M-SIZE的車架,座管角是用到75度的,當然這樣做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不希望後輪在放上去的時後會卡到那個BRIDGE,當然為了平衡這個座管角的改變,在五通高度上,自然做了一些小調整,這台車的五通有些低,BB-DROP來到了7.2,從理論值上來看這台車應該是平地飆速的車種,很利於股四頭肌的發揮


 



 看了五通了嗎?超大的下管剛性根本不用懷疑


 


有關於測試車的配製


 


由於手上並沒有多餘的零件,於是我拆掉了手中的XCr,那是套老的URA-ACE7700,對於現在的零件來說其實是有些的重的,而且零件的本身充滿著歲月的滄桑,不過這套零件目前的狀況仍然極佳,所以應該是無礙於車子本身的表現,當然為了平衡零件上重量一點的差異,我將還沒有露過臉的航翊版—SUPER—RT-038給裝了上去,一方面是因為車架夠輕(980公克)一方面則想測試這支車架搭上輕的輪組的效果是什麼,所以昨天有個插花的朋友小四,對於這台車可真的是非常期待


 


 


後勾爪做得相當的不錯


 


明確的路感 沉穩的加速


昨日的下午三四點過後其實是下著雨的,大家在中和某家車店裡面喝著茶聊著天,對於能否試到車其實是不抱著太大的期待,不過就在大家近乎失望的時刻雨卻突然小了起來,再過了二三十分鐘,地面竟然乾了下來,於是STONE馬上去換了車衣,並目把車架上的踏板換上了卡踏,在把座墊調到他的高度之後就衝了出去,望著車店門外的他來來回衝了幾趟之後突然消失了蹤影,幾乎是三四十分鐘吧,或者是更久,它回來了,只能用汗流浹背來形容,他直喊著操爆了,原來他跑去爬圓通寺附近的陡坡,在接近二公里的路中爬升了四百公尺,難怪會流那麼多汗,原本擔心今天的測試大家只注意到這台車的加速性,這會全都不用擔心了,接著下來的車友穿著牛仔褲嚴格說他不是來騎車的,只是見獵心喜,也想試那麼一下,其實最後他也不是試了一下,因為他出去了之後也是很久才回來,搞了半天他跑去爬烘爐地去了,於是一場原本沒有刻意安排的測試就全成了爬坡站


 


這台車原本是由我來主測的,不過因為我已經騎了好幾天,所以車子性能早就在我腦海之中,再加上和這台車一起到的還有一台CANNONDALE SUPER SIX SL,所以我的碳纖車架的回憶可以說全部都回來了(在這之前我很長一段時間是不騎碳纖的),多了幾位車友的共同認証其實只是給這台車的表現加了更多分


 


 


側面的碳纖紋,真的不錯看


 


就車架本身來說,雖然重量是980公克,但是車身本身的剛性是無用置疑的,所以路感可以很明確的都過把手和座墊的部位傳到身體裡面,或許是製作工法的差異吧(CANNONDALE是一體二次成型法)這支CO-CURE的車架在五通的回饋上是屬於比較沉的,當然這估沉和那種力量出去之後石沉大海是不同的,那種感覺就象給人一種紮實有力的印象,不過並不因為沉所以力量就被吸掉了,事實上在換上SUPER—RT-038之前我用的是手編輪,加速依然感覺到輕快,雖然兩估輪子的重量已經差到了三百公克,你依然不會有任何拖的感覺,而且檔位變化中,你可以清楚感受到速度上明確的不同


 


抽車的反映,那就更不用說了,STONE告訴我為什麼他來來回回衝,其實就是想感受一下那種速度極速拉升的快感,或許是因為角度比較大很容易出力吧,其實這台車的加速性是極佳化的,即便你不想站起來抽也很容易拉高轉速


當然這估世界有有一好沒兩好,我比較擔心爬坡表現上大家的感受,沒想到兩位車友的反映卻是出期的好,或許是這兩位都是肌肉男所以對於暴力型的爬坡都覺得很輕鬆,那位穿著牛仔褲的車友的反應是如果不是穿那樣打算一路爬到山頂,感覺上比平時的表現要來得更好----當然我知道輪組的加分效果在此顯現


 


 


這種上下管接法,增加了頭管的強度


 


至於下坡穩定上,看來我是白擔心一場了,兩位車友的反映是過彎穩定(因為這支車架用了RAKE45的前叉,而且在該補強的地方都做了處理)因此大輻過彎都能夠很平順的滑過,循跡性的表現相當卓越


 


當今天的測試結束,返家的車河上,小四問我這台車的售價是多少?我問他:怎麼了禁不起誘惑了嗎?小四說:真的是一部好車,是有打算換,他聴了可能的價位之後只有一個反映---這估不買就有點對不起自己了(基本上這支車架拓凱是並沒有訂價的,小四想知道的只是可能的價錢)



原本車架圖是pdf檔想辦法找人轉成jpg檔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


 


後記: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替台灣的廠商發聲之外,其實也是希望透過這些報導讓車友知道,其實台灣廠現在對於新科技或者國外的觀念---如量身訂做,其實是一直有在注意的,所以在台灣騎車其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對於品牌商來講如果我們說碳纖車架只有多少多少的價值,或許真的有些疏忽之處,比如品牌行銷費用,但是其實不用花十來萬,真的也可以買到很好的東西,只是大家在觀念上是不是能夠接受而已


 


就如這支車架來說,和14萬的超六,除了價錢上差了一大截外,重量和戰力真的也差了一大截嗎?這其實是值得深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