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如果你對一件事不是真的懂或者懂的不夠多時,很多的打著「科學」或者「科技」等大帽子的講法,就會讓你不由的不信服,但是這些挾科技之名的作為或者並不存在欺騙這樣的動機,但是在原本(資訊不對稱的基礎上),它可以不用說什,但很多人在看到數據之後自然產生的「認同」,會很容易讓相信的消費者買單,而不了解事實上數壉與幾何,這兩者之間可能根本是沒有關係的。或者就算是有一些關聯但是在測試數據當中可能根本是被忽略不計的
一直以來我都強調一件事,車架是一個結構,所有針對結構所做的測試就只是結構的判讀,比如說TOUR的測試設備它所針對的就是五通和頭管的剛性,後下叉的抗扭性乃至於前叉的縱向和側向剛性,所以它的所有作為和結構有關,但是結構和效率之間也有關,但是它的相關性卻是目前的測試設備並無法(明確)做出來的。
以頭管角度的幾何來說,如果你只在意頭管的剛性在意前叉的強度,但是就算是這些數據很好,但是測試設備會清楚這支前叉的RAKE是多少嗎?他會在意RAKE對於前半部操控的影響嗎?他測得出來嗎?事實是測試機器並沒有辦法做到那麼詳細的區分,而基於幾何是每家廠的心法或者不傳之秘的情況下,它並沒有特別想要你看懂之後再做選擇。
很多人可能在電視上看過股票基金的廣告,陳述了一幅偉大的(錢)景,但是最後都會告訴你「買基金不一定賺錢,所以一切風險它們有告知你,所以你要自己負責」,但是它們真的很清楚會不會賺錢嗎?它不說的那麼好你會買呢?不會。你被前面的廣告詞吸引,還會特別注意後面那些比較刺耳的陳述嗎?不會。
評比的數據是(公正單位)做的,所以「公信力」一定假不了,車廠所公布的資料當然也不會「說明」這些數據的關聯性,所以呢?----
數據做車是有一定的好處,那也是懂得怎麼做車的人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清楚一件事,好的數據(或者說好的結構)只是車架中的一部分,「但是車架的靈魂對我來說是幾何,也就是說真的能把好的結構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幾何的設計,這兩者之間是不可以偏廢的,但是很顯然的懂得數據做車的人對於幾何的詮釋卻往往未必盡如人意
有個刁民問我39.9和40.5有很大差別嗎?你要說差別很大我覺得可能太誇大了,但是39.9和41.5差別會很大嗎?看到這兩個數字你可能在回答時就得要認真想一下了。因為對於鏈條長度來講這樣的差距可能是很明顯的,也許轉一圈時不覺得,但是長距離時會沒有差嗎?而這兩個數字如果一樣那為什麼STORCK要用39.9而不是41.5,很多人看到41.5時會說這是舒適的車或者旅行車,那表示很多人也清楚「這兩個數字」並不是沒有差別,既然不是沒有差別,但是你知道這個差別(不見得)在數據中會判讀的出來嗎?事實上判讀時他們並沒有附車架圖吧!(他們可能會說附車架圖有關嗎?)
REACH在幾何中有沒有意義?也有。但是這樣的數據是和車架操控有關,但是車架操控和結構數據之間是隱性關聯並非顯性關聯,數據所能做到的好和操控這件事之間你那麼容易看得出來,如果你不懂得幾何在車架上面的操控作用,那麼車架數據的好和幾何的作用之間並不能畫等號,事實上很多車架的這部分設計,看得出來它是懂幾何的,比如STORC,但是這個數據所反映的幾何特性並不是數據所能表現出來的,所以呢?
(註解:直線加速和操控靈活是幾何設計中二種不同功能的需求,這兩者之間或者有平衡點,但是看材質看重量也看設計者的功力,但是車廠是賺大眾錢並不是賺分眾錢的,所以它並不會考量到平衡,只會朝功能的方向前進,所以你選的車架利於直線加速還是操控靈活?你要爬坡當然得要操控靈活,如果你只是玩玩三鐵那麼直線加速顯然是比較重要的)
結構剛性和舒適對於車架(製造)來說是一個「必要」條件,但是操控這件事的完成卻是(幾何)這個項目在主控,一支完美的車架這兩者之間是缺一不可的,而這兩者的一個更根本的基礎就是FITTING,你可以對這三項一無所知或者概念模糊,但是如果你要談騎車那麼這三件事之間的關聯卻是你不可不懂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