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mp/phpjTXrDt  

到過我家的車友好幾個都希望我寫書,因為目前雖然資訊泛濫,但是雜亂的資訊中並不存在有系統的解說,很多的測試文或者技術報告雖然精彩但是太過片斷,瞎子摸象的結果並不能拼湊出象的全豹,我不能說這些車友講的不對,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件事,當你事事都依賴谷哥,當你凡事都在找懶人包時,你本來就不可能對一件事物(真正)了解,讀書會裡我帶過很多刁民,外面的車友可能認為這些刁民應該盡得我的「真傳」,其實他們和台灣的大環境一樣被吹捧得以為自己比別人懂,事實上等我回歸道山時,如果有人有疑問去問這些刁民時,他們可能沒有一個能夠正確解釋問題,因為「知識是一個架構一種建構,是由很多的資訊組合而成,如果你跳過任何該有的程序,你就只能找答案解釋不了問題」

 

當年有人說公路車是平行四邊形的移動,沒有什麼學問時,也和讀書會的刁民一樣犯了嚴重的自以為是,今天它如果做出了一部經典的公路車並且得到專家的認同,他可以那麼說,不然就和當年運X的小魏一樣只不過是理論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截至今日為止能設計出一棵傑出花鼓而且言之有物的我認識的只有毛爹。因為兩棵花鼓的差異和細節全是他和花鼓廠敲定的,這也意味著它的知識層面不止涵蓋了花鼓設計更對施工有著明確的認知,一些細部問題都是他下去和花鼓廠談的,這和他當年把碳纖板研究的比專家還專家一樣,都是實戰的結果。

 

上面我所講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只因為空力、重量甚至外觀就去買雞排、崔克、砍羊、閃電、可樂果、狗媽,那你只不過是在睹,買錯了還得替自己的錯誤掩飾然后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換另外一台車,然后再走上相同的錯誤歷程。

 /tmp/phpAafhsF  

了解一部公路車好不好,市場通常都使用二種招數,一個就是數據一個就是測試報告,但是這兩種招數嚴格來說應該是互補的。因為這兩者一個是機械測試一個是人工測試,機械測試測的是車架的「結構剛性」,這和輪組測試測什麼扭轉剛性、側向剛性、縱向剛性意思是一樣的,如果你不了解機械測試的有效性,認為機械測試數據漂亮就是購買標的,那就是以管窺天。同樣很多消費者用外觀造型、顏色塗裝來買車,其實就是視覺系動物,是外貌協會成員,和車架屬性一點都沒有關係,因為外觀怎麼樣炫不意味機械測試數據也一樣(漂亮),參考機械測試數據時同樣要參考的是車架的(重量),剛性數據和車架的(重量)和(設計)有絕對關係,對追求絕對剛性來說,越重當然越有可能,但是設計和(材質)卻可以有效降低車架重量,因為材質的(密度)並不相同,所以碳纖所以橫空出世原因亦在此,因為好的碳纖追求的就是輕和剛性,所以「單」就重量來說碳纖可以擁有絕對優勢。所以金屬車架要和碳纖拚的絕非(重量)而是材質的「調性」

 

為什麼一大粒人做車很在意剛性?因為要讓一部車發揮應有效能,剛性絕對是必要條件,但是一般廠車都是公模的產物,所以對於不同的個人並不能一體適用,所以只有(客製車)才能夠做到相對剛性。所以一般車友糾結在輕量化對於理解一部公路車來講無非是(劍走偏鋒),這和把爬坡輪做到991克,前輪16后輪20騎一次要調一次張力一樣,並不具備了普偏性,光看重量並沒有實質意義。

 /tmp/phpBryNJH  

數據測試並不能夠測出車架的(操控性)所以才為人工測試留下空間,因為車架的操控性嚴格說來是由「幾何」來決定的,數據測試並不能夠得出操控數據。但是人工測試者測的(合不合理)要怎麼判斷?對於多數車友來說可能並無法判斷,所以如果你不懂幾何時,別人說的天花亂墜往往讓你直接上當。因為人性天生大卦,要不就是喜歡裸體屍體要不喜歡異能和英雄,所以越誇大越能滿足你的虛榮心,但事實可能和車架幾何的理論值根本「相違背」。對我來說如果你的高速上不了40或者只能停留個幾秒,那它的測試文我可能直接跳過。對於操控來說低速根本就測不出車架有沒有問題,所以我個人的看法對於車架幾何的真正了解是一個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如果你只看尺吋不看幾何買到不好的車一點都不意外。

 

曾經一個讀書會的刁民用半價買到一台出清的碳纖,騎了幾次就嚇到,因為他根本不清楚那是台幾何有問題的車前軸距過短下坡絕對打到腳所以別人才會半價出清,他買的很高興,但是最后連脫手都很難。事實上那部車網路上連測試文都沒看見過。事實上同一台車給騎同樣尺吋的人測,每個人測下來的感覺也不相同,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所以你以為選手騎的車你就能騎,再錯誤不過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