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家大廠因為庫存問題引發了不少的口水,事實上這家廠對自行車產業的功過真的很難說,問了一些業內,大家認為是檯面上的人不夠圓滑處理不當,但這樣的講法無疑是講一個擁有統治能力者的的權力遊戲玩的不夠好,而不是一個產業龍頭對於市場的判斷有問題,是褒是貶內行人應該聽得出來。事實上早在歐展時我就問過另一個歐洲品牌的經銷,那時他就提到歐洲庫存嚴重的問題,如果終端對市場都有此認知,那麼食物鏈中最重要的存在會不清楚?還要大家一起揹?
該公句今年三月二十五日宣布發行國內第一次無擔保可轉債,事實上該公司股價自三月一根長黑從350跌到頭部頸線后,從四月開始就有如江河日下該公司今年籌資80億(鉅亨網訊息),意味著對於資金需求與市場判斷應該有所預知,雖然股價下跌過程中並沒有明顯大股東出貨跡像,但是技術面往往走在基本面前,所以股價下跌只意味著市場行清轉劣應該對業內來說早就心知肚明才是,友人江海寰在個人fb裡大罵這家公司,我個人綜合情況來研判罵的一點都不冤。
從來我都認為整個市場是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是怎麼樣的一群人在主導就意味著未來的前景會怎麼樣,事實上我一直很奇怪在網路上幾乎沒有什麼人是替消費者講話的,甚至有些表面上的消費者還扮演著正義魔人在替廠商講話,難道這些人是活雷鋒?這些人夠業內?對製造業夠理解?如果不是,那他手中的車是什麼價位買的?還是他只是廠商的另一種代言人?思考一下如果代理商和水貨商都是同一個人,那麼你還會去找車店去買公司貨,老司機從來都不是這樣幹的。我接觸過一些有著特殊管道拿Fxxtor的人,他們口中的好值得你參考嗎?別人要拿車找我試我可以拒絕但是我不認為有多少人能夠躲開知名品牌的誘惑。
你如何清楚你周遭的一些人所擁有的裙帶關係?你知道那些活在這些結構裡的人是不是靠著這一行知飯的?這種利益結構在資本市場裡是很正常的,別人的利益不意味著你也可以得到相同待遇,而他的待遇往往是建築在犧牲你我上的。
事實上對於這次事件我是樂觀其成的,雖然我的車已經夠多了,雖然這些年我已經不怎麼買軍火了(因為我認為那些小改款就拿出來賣的車根本沒有什麼必要買,因為我知道碳纖的材料科學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大躍進,因為我知道廠商的製作工藝並沒有什麼突飛猛晉的進步),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是這樣可能你還沒有便宜貨好撿,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講,大概十幾年前我的第一組mavic鋁框一級輪(二萬出頭)就是在某家大廠倒出二三百組輪組時買的(應該就是這家展延貨款的廠商),同樣買進的還有fizik arione(一千多),事實上台灣市場裡哪來那麼多老鼠貨?台灣市場的不正常也許才是資本市場裡的正常。也許大家再等一等會有名牌車架的便宜貨可以撿了(對那些還沒車架的人講的。)
在疫情其間很多人不管是買零件還是車架輪組或許都遭受了通貨膨脹的災情,店家告訴你的永遠是供應鏈緊縮,但是你怎麼會想到之前的緊縮如今卻成了庫存過多,如果看不見的手是一種正義那麼這會兒我們撿點便宜不是很合理嗎?雖然之前的市場榮景和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對而言台灣的市場早就已經飽和)廠商如果還堅持用消費來帶動成長,那是不是也該思考一下,萬般皆漲只有薪水沒漲的消費者是否有這樣的購買能力,而且買的還是同樣性質的產品?有道理嗎!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與公開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