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車店?或者,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觀念是什麼?




南下航翊時與貴祥談了很久,他對於市場上某些人的做法,不太能接受




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氣氛或者消費者某些的觀念,他個人認為是短多長空




 




現在很多車店都會遇到這樣的消費者,他需要你的服務但不同意你的報價




所以,很多人學會了必「殺」技,他們從網路上買車架零件,再到車店組裝




 




當然這一些殺手不可能對於服務的「價錢」不進行比價,所以都是精明一哥




它們除了要好的組裝品質更講究漂亮的報價,兩者相較報價可能更為重要





消費者的必殺技




所以有車店在聊天時提到,他們家「生意」很好,但是賺的全是「血汗錢」




因為他們的店裡並沒有「賣出」多少的產品,但是技師確實是非常非常忙




也就是說技師忙著替那些拿了一堆東西要求「組裝」或者「更換」的人服務




 




是不是經銷商的命運就會比較好呢?也不是,因為台灣市場上有一些品牌殺手




他們透過免關稅的區域購買或者進口某些品牌,做起了水貨生意和你拚價錢




 




這些人只想沾品牌的光,但是完全不經營品牌,某個品牌飽和了就換另一個




對於他們來說品牌的死活完全不關他們的事,他們只在意能不能賺到錢




 




所以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當代理商,更不會對品牌有任何的「忠誠度」




他們是炒作飆股的能手,往往走在市場之前,但被他們沾過大概都死透了




 




所以如果你接手他們碰過的品牌,就會覺得這些像是被吸星大法給碰過




有些根本就是一命鳥呼,就算沒死的可能也要花很長很長時間恢復元氣




 




我想不管是愛輪氏也好彭貴祥也罷,其實大家對於這個市場應該充滿了無奈




我個人的看法是或者台灣的人真的沒有那麼壞,但這也印証了「人窮志短」




所以在薪水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每一個人就變得更會「算」計,更為精明




這樣的市場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甚至到最後是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前些日子某個新聞同業在網路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內容是黃顯煕關了家店




其實我並沒有讀到這一篇文章,而是某個車友告訴了我這一則訊息




新聞講求的是查証,我的理解是煕哥應該還不至於因為欠資金而關店




所以在我知道的第一時間,我打了一通電話給煕哥,他告訴我---沒有啦!




 




高菖就是哥倫布




是,哥輪布那家一樓的店面是不再承租,但是所有的器材設備全部轉移




但是包括SEROTTA的量身設備這麼龐大的器材,總應該要有地方放才是




事實是,在高菖原店面旁邊煕哥承租了一間地下室,哥倫布原有設備搬過去




 




基本上,煕哥的看法是哥倫布是車店氛圍的另種嘗試,主要在測試市場的水溫




但是所有的嘗試其實並不違背市場的供需法則,車店可以不賺但總不能賠錢




台灣市場的「落日」其實還沒有到來,任何店家可能面對的都是一場長期戰爭




目前所呈現的「惡性」競爭看起來十分激烈,但是,越激烈陣痛才不至拖長




 




在這個時點要「逆勢操作」,不是資金有多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




大車店是有很多資源甚至也可以創造資源,但是,沒有必要和同業硬碰硬




同業的做法或者我們並不認同,但是也不用和對方一樣採取相同手段來競爭




 




在一場消耗的戰爭當中,戰術可以出奇,但是這裡奇兵未必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因為你手上的資源總有可能用盡的時後,所以惡性競爭的本質不能看做「創新」




 




對於車店來說其實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競爭優勢?是價錢嗎?還是真正的技術?




高菖就是哥倫布哥倫布就是高菖,這個事實從未改變,甚至提供了資源的整合




所以對於車友來說或者現在高菖的服務,事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加值」的服務




 




所以高菖強調的是對於自行車這一個運動的全面性「專業」服務的提升與加強




哥倫布一樓店面不再承租只代表了階段性任務的結束,不代表服務的減少終結




這只是他個人對於市場的一種預期與決定,基本上市場的競爭不會現在就結束




但是從市場的大爆發到任何趨勢的回歸,其實就景氣循環來看都將算是正常的




 




高菖並沒有看壞這個市場,只不過是在現階段當中選擇一個最正確的策略罷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TUANEE 的頭像
    LIUTUANEE

    剩騎士與只瘋車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