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別人的建議你是不是習慣於拒絕,你是不是覺得維持原狀其實是最好的
那天在彭大師家中,老高和老莊對於台灣一直不願意改變代工對未來產生憂慮
這個問題是現在才發生的嗎?還是從四小龍開始就有人不斷在談論這個問題?
台灣不願意脫離代工這個問題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是政府還是廠商的問題?
在我認識的業者當中,一位前輩曾經告訴我,只要有利基什麼時後都可以創業
想一想比爾蓋茲書沒唸完就成立微軟或者美國高科技業某些人,果然是如此
我所認識的這位前輩它在車架製作上的功力,應該可以排入全世界前十當中
但是,我一直奇怪的是他為什麼為別人做嫁,為什麼這樣的人不願意自創品牌
比爾蓋茲和賈柏斯創業時都非常的年輕,或者這對他們來說是因為沒什麼包袱
即便失去了歸零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他們才會有破斧沉舟的勇氣?
歸零對年輕人沒什麼損失
如果有利基就可以創業這句話是可以成立的,那麼這和年齡應該沒有關係才對
那麼,為什麼上了年紀的人不習慣於創業或者自創品牌,前輩不知有無思考過?
過去我曾經用舒適領域和危險領域來談人生在轉折或下決定的能度,覺得不錯用
什麼樣的人不在意面對危險領域,難道是年輕人嗎,為什麼年輕較易換工作呢?
我不是很確定代工這個問題是不是要政府用政策出手,才能帶領台灣改變方向
但是我很清楚一件事,就是政府如果要做改變通常也會面對相同的困境而不決
假如我們把這樣的問題簡單化當成是「創新與守舊」來分析,是不是比較簡單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看待問題的方式,那麼《偶像破壞者》就是本有趣的書
這本書表面上看來歸類到心理學但事實上是一部談大腦的書,用大腦來看待問題
它所分析的是創新者有什麼樣的特質或者是說創新者必然會碰下什樣的困境
我覺得創新者是不是看待問題的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創新者必然有的困境更有趣
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這本書給的答案是恐懼
我們為什麼不習慣改變,這難道是我們的問題,是,這是大腦設定上的根本問題
因為我們不習慣面對一個常常改變的環境,我們不習慣於常常做調整歸類的工作
大腦是一個非常懂得節省能源的組織,對於人類來說,效率的重要性大於一切
我們所謂的專家事實上是把知識內化的結果,因為熟練而造成了在表現上的優越
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如果你還要熟練一個動作時,那表示你根本就還沒有學好
如果一個技巧你可以用得很好時,那麼你為什麼要改變呢?這是和自己過不去
你通常會找出各種理由,你會對於改變這樣的情境問---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想時,那麼試問一個企業或者國家的政策不也是如此
如果這個企業用代工就可以很穩定的賺錢時,他為什麼要自創品牌來面業風險
在它的內心當中是不是會自行產生恐懼,這些恐懼會不會告訴他你可以不用改
我們怎麼樣看得公務員?我們自己不常常在說「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這樣的話
基本上你不要認為反對黨是支持改革的,而是因為改革對他來說本來就是有利的
躍過恐懼才能成長
所以當你面對恐懼時,你是被迫成長的?這可能是絕大多數,所以這沒什麼偉大
創新者本來就是要挑戰舊制度的人,所以橫在他眼前的是個巨人,是種種恐懼
如果它沒有挑戰恐懼的素質,那麼在一開始時就打退堂鼓了,根本不會有下一步
與其說我們是活在舒適領域當中不如說我們的設定本來就是如此,這就是習慣
所以我常常和我女兒說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妳成功一個壞習慣讓你痛苦一輩子
如果一個習慣都可以對於我們的一生產生那麼大的影響,那創新的訓練就更難
過去有一本書叫《人為什麼自我感覺良好?》簡單一點來說不就是和習慣有關
我曾經和某位好朋友說,你不會成功,因為它的思維模式就是習慣於逃避恐懼
所以我這位朋友他可能不服氣,但是它這一輩子不是用相同模式在思考問題
而它的錯誤或者某些讓它後悔的日子像輪迴一樣不斷糾葛著它,不就因為如此
我們大腦的設定其實是反映了我們當年在大草原上的情境,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如果我們說這樣的設定早就存在於我們的基因時,試問這樣的問題很容容改嗎?
但是,如果人類都是活在習慣或者活在我們熟悉的人事物當中,改變又怎麼來
我們通常羨慕別人的成功,但是我們並不清楚別人成功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事實上就算是有相同的機會到你手裡時,你確定你會和別人一樣會成功?
《偶像破壞者》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對問題做出有效的解釋
但是,你是是不是能夠跳脫做為人的困境呢?這將考驗著我們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