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到車展第一件事就是被人拖著到ADK聽嚴總公開他們最新的碳纖技術




老實說我對輕量化的碳纖車總是有那麼一點的懷疑,畢竟這世界質能不滅




因此越輕或者越限重的碳纖車對我來,可能那個懷疑的問號就要更多了




 




還有就是我被其它的碳纖廠灌輸了一些「經驗」比如說重多少剛性降多少




所以我這個人習慣性的有一種懷疑論的傾向,想要知道為什麼可以減肥




 




或許對於嚴總來說他可能認為這傢伙是不是別廠奸細,是不是來踢館




敬愛的嚴總如果您有這樣的想法,那可真的是冤枉,因為我一向好發問




以下是我對於嚴總它們家的碳纖新技術的轉述,說得不完整是我的責任




 




基上上傳統的碳紗是採用織布和聚酯搭配的方式,但是紗和聚酯搭接是弱點




ADK所採用的方式其實不是織布,那是北歐某一家廠的技術是壓鑄出來的




高壓加工機的特殊技術




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薄片,但是並不是傳統靠織出來所產生的薄片




按照講法這樣的薄片可以比過去的碳纖布,更輕而且在剛性上會要來得更好




因為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這樣的複材密度更統一剛性更一致,用料則來得更少




 




當然光是這樣是不夠精彩的,ADK還專門從法國進口了一台剪貼布的機器




過去的布的疊層可能造成材料上面的浪費,布雖多未必有著增強的效果




 




但是這台進口的特殊減裁機器卻可以產生「拚接」的效果,減少亂疊的浪費




最神奇的講法應該是這樣做出來的結果,這些拚接的布會比舊的做法剛性更好




(我個人是認為從合理的想像來看,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減少了布的疊層)




 




當然光是這樣子還是不夠的,因為特殊的裁切在放模具時必然也會有特殊眉角




所以這樣所裁剪出來的布放在模具中還有特別放法,這一點必須要特別訓練




 




另外比較特別的應該是ADK找了F1賽車的車廠合作,用動態方式來設計車架




所以舉凡是那些輸出時會容易產生形變量的部位如頭管或者是五通都有考慮到




整個車架設計不只是輕而且是考慮過要如何在輕量時,依舊保持應有的剛性




 




至於成型的方式就比較不太為外人所了解了,只能說傳統吹氣成型有太多缺點




那些單位密度或者某些部位不容易吹到的部分,ADK都考慮到了而且有了解法




 




它們所用的方式是EPS但是並不是傳統的EPS而是他們所創造的空心EPS




這樣做出來的車架根據廠方的說法不只是輕,在單位密度更平均剛性也更好




除了2008年的比賽之外他們在2012年的奧運選手也拿到了獎項,有實戰成績




根據廠方的講法他們過去是和FELT合作,而且只做了X百多支車架未廣泛發行




所以,今年台北展是他們打算正式公開的廠合,可以接受市場大眾的正是檢視




 




其實我很早就從LITESPEED知道ADK這家廠,很多年前也曾想訪問他家陳總




不過或者是因為當年某個原因,所以沒有完成這個採訪,這次總算是了了心願







希望未來有測試機會




根據廠方的講法他們的F1車架過去是735公克(烤漆完畢)現在則是700公克




由於這車架從未在國內推出,老實說我只能說它的講法是有可能(我指重量)




 




但是對於車架剛性這種事情卻不是廠商說了算,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有些遲疑




我和顏總提到既然他們打算公開那就表示應該有試騎機會才是,他也點了頭




所以對於未來我是希望他們能夠提供測試的機會,這樣或許才更有說服力




 




不過他們所採用的北歐這家廠據說布的價錢是一般的15倍(真的是貴阿)




所以對於一般車架廠來說做這樣的車架要多少錢?而且消費者會不會買單?




 




通常我們的理解是貴要貴得有道理,台灣消費者一向很在意所謂的CP




所以如果要不就是要壓低價錢,要不就是車架有異乎尋常的價值,才有號召力




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技術再好,對於廠商來說能不能用可能都會是頭痛問題




 




我個人的看法是ADK雖公布了輕量技術,但是其中應該有它的特別「眉角」




就算其它人想要跟進,大概也很難在短時間掌握到這一套技術的「神髓」




 




當然如果根據嚴總的講法來看,這個做法從頭到尾就是件很花錢的事情




如果要採行壓低成本或者大量製造的方式,這個做法的吸引力會有多大?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