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會覺得航翊是一家很奇特的公司,因為這家公司有著奇怪的想像力
從LW做出三位一體的輪組之後,大概這樣的做法就成了經典,很難被超越
當然LW在做出這個產品之前,應該對於製作方式,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
所以,我實在很有理由相信,後來的人想要超出這個典範,應該是沒那麼容易
事實上,從LW做出來之後,確實所有的輪王的做法都相同,幾乎沒有什麼例外
其實(三位一體)之所以會好,應該是因為把花鼓、幅條與框做成同一件物體
所以花鼓和幅條不會產生鬆動而幅條與框也是緊密的結構,而不是三個物件
當然過去魏大在淺談輪組的兩三事時,也談到了(全固定)是(最好的結構)
並且進一步點出來直拉的固定方式要比勾頭要好,而全固定又比直拉要來得更好
而好不好的問題就在於只要結構會(產生鬆動)就會出現結構體的(動能損耗)
當然動能損耗並不完全出現在固定方式,材料強度結構剛性,都會有著一定影響
用固定鬆動來判斷好壞
所以當我們要理解某些事情時,你可以(化約)成某些比較容易了解的觀念
但是事實上我們很清楚,真正在談問題時會環環相扣,框、鋼絲、花鼓都有影響
當你可以了解(固定)和(鬆動)會是判斷輪組好壞的條件之後,問題就不難了
但是如果你用這個觀念來看航翊時,你就會發現航翊CP系列的做法有多奇特了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全固定要維修,其實很可能就是簡單的(再換一組給你)
因為事實上把整個結構拆掉,花的時間可能比重新做一組還要搞工也不一定
所以,對於三位一體來說,它的(良率)和(維修成本)可能都算在價錢上了
如果航翊要做到能夠維修,在良率上面應該會比較高,成本上面應該也可以下降
但是這樣的思考,不是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因為輪組的耐用率是不是能一樣高
而且,這樣的結構會不會增加重量也是個問題,此外強度會不會是一個犧牲點?
所以航翊要証明這個做法的誠意就是,「必須解決所有這些可以產生的疑慮 」
當然對於航翊來說(抄)應該是最簡單的方式,只要放棄現在的做法不就得了
不過放棄現在的做法則意味著一件事,(模組化做法)這個好點子,也就完了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航翊這組輪子不是早就問市了嗎?但似乎始終沒推出
其實問市到上市,對於所有新的產品來說,沒有達到(穩定)都是漫長的歷程
過去我常常騎著CP-006到我認識的車店,給我熟識的朋友試騎,以找尋問題
我也曾經把這組輪子借給很重的車友,看看它的負重對於輪組結構的破壞有多大
所以如果要說沒有人看過這組輪子,應該是騙人的,但是多數人不知道它是原型
所以我對於某些人似乎抓到了它的問題,我都把它當成是建議來紀錄,不以為意
有人認為航翊做的輪子有很多問題,是也不是,因為那不過是在找尋問題的階段
那麼CP系統到底完成了沒有呢?完成了,但是你也可以說它還是未來進行式
因為CP系統裡面CP-006或者CP-007已經完成了,而且在歐洲部分賣了一整年
但是對於李總來說,它的主力艦或者航母,事實上還在建造中,還在測試當中
有人看我騎CP-012,但是CP-012目前只做了七棵花鼓,只完成了三組測試樣品
目前騎過的人對於這組輪子的評價都不差,有人認為在平地它甚至擊敗了輪王
但是我們都很清楚,它的結構和設計是對的,不過這並不表示這組輪子不能改
CP型號其實就是固定方式的變化
我個人的看法是從CP-006到CP-007乃至CP-012其實就是(固定方式)的進化
也就是航翊在找尋一個最穩定和最堅固的結構,把可能產生的問題降到最低程度
或許有人會認為如果航翊最後的版本是全固定,那麼繞了那麼遠的路不也是一樣
簡單的說,以中國人的聰明來看,航翊這樣的做法是脫褲子放屁,簡單說就是笨
雖然,這樣的想法或許也沒錯,但是如果你能夠了解(過程)其實比結果重要時
那麼你就可以理解,航翊所花的時間,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航翊學到的也一樣多
我不知道航翊最終的固定方式是什麼,我認為航翊的學習之旅應該還沒完全結束
而且,這當中會有什麼難題,可能是要做的過程中才會發現,而且才知道難度
有人問我對CP系列有什麼看法,我想這不應該問我有什麼看法,而該問消費者
從LW樹立典範以來,其實大家的問題都相同,你不是要做出相同而是必須超越
也就是到目前為止,應該所有的輪王都沒有把LW給比下去,大家看到的還是LW
航翊的難題不在於你能不能做出輪王的產品,而是你有沒有超越輪王的可能性
不管你能做得出或者做得很相似,其實市場上還是不會給你LW一樣的評價
所以,雖然你的產品很有特色,但是消費者是不是買單,牽涉產品的未來性
因此,航翊所應該追求的不品是做出另種三位一體,而是超越三位一體的可能性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