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車展之前,有位朋友來找我,希望我能看一下他的設定


此外,消失了很久的一位大陸車友,在上海做完了FITTING之後,更迷糊了


而,逛車展的當下,在航翊的攤位上面看到了這期的單X誌,也在介紹FITTING


 


似乎,對於車界來說,FITTING現在不只是「顯學」而且車店不能不知道


但是,很不幸的事是,我看完了雜誌的報導之後,只想要哈哈大笑


 


旁邊提供這份刊物的顧大問我傻笑為啥?我回他說:這完全是滾邊主義


那麼多的篇幅,但是不過就是廣告或者說明性質,了的人,什麼都沒看到


 


整個報導,無非是告訴你,這個東西很重要,欲知後事「請來我的車店」


至於介紹了半天你只看到了X軸或者Y軸,但是和FITTING的鏈接在哪裡?


我想消費者看了半天,並不知道哪一種FITTING可能對它們來說才是「選項」


 


我並沒有要詆毀任何一種FITTING的意思,而是你知道需要的是哪種嗎?


如果,你只是單純想知道你的設定對不對,或者找出你所需要的設定


那麼,那種選手級的FITTING對你來說,是不是「絕對必須」的選項呢?


 


我想很可能到現在為止DR.蕭所談的一些FITTING概念,很多人根本沒了解


而「座艙設定」與「騎乘效率」的差別在哪裡?可能有人也無法做個細分



大家都沒說真話?


當然,如果要講到「騎乘效率」,那,就牽渉到比較專業的層次了


談到這一部分時,那設備和軟體的投資,價碼就非常的可觀了


 


當然騎乘效率要高,先決條件是建立在正確的測量與座艙設定上


你當然可以用你現成的設定去做,如果效率不佳時,你才會問為什麼


然後才可能發現,或許你的問題根源就在於「座艙設定」根本是錯的


然後你可以用「反推法」一步步的更改,你目前「可能錯誤」的設定


 


但是,我個人來看,這種反推的做法如果可能,或者真的存在的話


未免也太費事了一些,因為如果「靜態設定」就是對的,細修就比較容易了


 


當然,很多人去做了「動態設定」之後,可能的感覺是很有「數據」感


透過電腦和投影的功能,確實掌握出了確切數據,而不再只是「感覺」


但是,真的想要抓住這個騎乘的神髓,並非你花一次功夫就搞定了


 


我不知道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是真的能夠感受到一些細微的改變或差別


但是我很清楚如果真的做到那「搞工」的FITTING,當然就得要講究一些


 


不過不管是大陸或者是國內這位車友,其實它們的問題並不複雜


講得更簡單一些,就是他們的設定「基本上是錯的」所以騎得那麼不順


 


對於X軸乃至於Y軸的意思是什麼?我沒花錢去做,所以我並不清楚


我想雜誌要介紹,應該會有所陳述,但是不曉得是不是採訪者不知重要性


所以,談了半天之後,其實大家也就知道「是個名詞」但是相關性在哪?


 


其實稍微有經驗的騎乘,可能對於設定對不對,自己應該是「感覺」得到


所以FITTING做得對不對,收效有多少,大概是了然於胸的事


但是,對於一般人,對於騎乘在摸索的人,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的人


那麼FITTING正確與否,對這樣的騎乘者就會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


 


那天到一家車店裡,發現正在用器材幫消費者選車,但是卻沒有看到量身車


地上則放了一台滾筒式訓練台,我在猜他應該是用訓練台來取代量身車吧


這樣的做法到底好或不好?可能有討論的空間,因為有經驗者或許可以?


或許這樣的做法可以省掉採購量身車的錢?還是車店本身有另外的考量


 


過去沒有量身車的時代裡,我也曾經這樣做過,我覺得是「替代方案」


就我個人做過的經驗是「不會比用量身車來做」結果會來得更精準



一次搞定?沒的事


其實對於靜態設定來說,不過就是長度和高度以及重心的相對位置


要做出這些正確數據並不難,但是要做到小數點下的精密「比較難」


 


基本上,騎乘者在車上的「移動」數據可能並不是用「小數點」來看的


而實際騎乘過程當中,每一個人也會就自己的狀況做一些調整


 


所以,相對於這些所「精密檢驗」的層次,可能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這反而是你在把數據放到你的戰車上時,去「實証與調整」的一個問題


 


對於「選手層次」的東西,我沒做過,所以我「沒有資格去分析或批評」


但是,如果只就一般靜態設定而言,我真的不覺得「問題有那麼複雜」


 


講得難聽一些,如果在騎乘過程中你「始終覺得不對」那很可能是設定錯了


也就是說,你當初找的這家店「並不是真的懂」而已,換一家或許就對了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