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入門者連成車都不會選,怎可能自己設定訂製車,交給廠商的話也都是fitting而已.


完全無法了解買家的身體素質,以及他未來潛力以及需要預留的空間.


 


就象之前我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如何做到「正確」是比較困難的


國內到底有多少店家,能夠具備這樣的水準其實就是問題所在


 


不過,以目前國內做的最多的訂製車店家來說,很少聽到求售的


或許FITTER本身的功力是關鍵,另外可能和客群也有很大關係


到目前為止,客群中有實力者本身車應該騎了頗長一段時間


另外那些並非競賽型的騎士,多半也比較偏向工藝為主,走舒適路線


 


對於熊熊兄所提到的變動部分,我個人其實是有一些疑惑


因為騎士可能會進步這一點,並不是想不到的地方,為什麼沒被想到


基本上騎士可能進步的點在那些部分?應該是高低差,或者座艙長度


 


但是高低差的部分其實是有一定的「預留」空間的,長度可以用龍頭來調


基本上某些人身體的素質可以透過訓練,而產生一定程度的轉變


但是做為人身體本身的「幾何」比方說大小腿比例,卻應該是固定的



預留空間並非做不到


如果以身體的原始幾何做為設定這台車的機準再考慮到騎乘目的


那麼花了大筆錢做的訂製車,理論上應該不至於「偏離」太遠才是


 


因此,到目前為止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難道還是正確與否的問題嗎?


基本上量身訂做在國外應該是行之有年,累積的案例應該也相當多了


或許由於語言使用的關係,我們比較少接觸到這方面的資也不一定


但是,我個人使用到目前為止,我的幾台訂做車,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當然從印地安出去的一些車,也沒有聽到有這方面的問題存在


我個人認為比較大的可能性是存在於騎乘姿勢的轉變所造成


 


還記得嗎?我們一直在談到「車騎人」或者「人騎車」的問題


基本上量身訂做走的是人騎車的設定,車是根據人的幾何來做的


 


但是如果你從人騎車最後卻走到了車騎人,強調功能走向的話


那麼你的肌肉使用,確實會隨著這樣的訓練而受到改變


 


事實上國內某位知名選手的例子,其實就是從爬坡選手變成場地選手


當然你就可以看到,他後來在肌肉上面所呈現的顯著變化,幾何當然跟著變


 


但是一般假日騎士如果要過渡到這種情況時,可能要經歷非常長的訓練


對於多數人的肌肉負荷能不能夠做到,可能是比較讓人會質疑的


量身訂做有它的原則在


事實上我們常常聽說某位車友,膝蓋又爆了,要休息好一陣子


為什麼會爆?當然醫生可能告訴你過度使用,但也可能是錯誤使用


因為你本來就騎的不夠多,當然只要某一次超額使用,就容易受傷


 


基本上量身訂做是鼓勵你用你身體原來的幾何來騎車,這樣比較不易受傷


但是如果你要把自己當成選手來操,那麼你就必須要增加你的訓練量


讓你的肌肉能夠學著適應這樣的情境,最後轉化為車騎人的情況


 


但是,過去我曾經幫一位車友重新設定他車的例子,他還是選回人騎車


這位車友其實是選手,而且騎車的歷史非常久了,也適應了別人給的車


 


但是他向我反應,大概騎到六十公里之後,騎的過程就會非常不舒服


後來我發現,那根本是一個人身體幾何的問題,所以改過來就好了


 


事實上他改過來之後一直騎的沒問題(我有定期追蹤他的情況)


雖然目前訂做的車可能比之前的重一些,但是他反而更喜歡


 


所以如果從這個選手的例子來看,嚴格說來變動還滿大的


因為他之前一直是走車騎人的路子,直到訂做車之後才徹底轉變


 


基本上,你要問這位車友他想不想換掉這部車,他會告訴你---不想


所以對於熊熊兄所提到的問題,我個人是覺得應該更深入去檢討的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