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寫了一系列的文章之後,有人問我趨勢為什麼不是鋁是鈦是鋼?


基本上這個問是牽涉到的層面不少,但是簡單一點來說


如果你想花最少的成本來進行效率的提升,那麼碳纖是最容易做到的


 


最近有人告訴我:他認為鈦車的機會來了,因為周遭的朋友都買了鈦車


但是,這種論述本身有多少的「普遍性」其實是讓我感到懷疑的


因為如果全國的車店,都呈現了鈦車的購買率上揚,那這才能算數


 


鈦車本來就屬於「小眾市場」,有一群固定的愛好者,有人買並不希奇


但是要說鈦車的銷售量可以成為市場主流,那真的是太抬舉他了


思考一下怎麼做最容易?


到目前為止大概對於金屬車架來說最容易處理的管型是圓型


最容易把管材連接起來的方式是焊接,目前似乎沒有什麼例外


 


就以鈦車來說好了,只有LYNSKYLITESPEED習慣於使用變形管


至於那些以「工藝」著名的鈦車,可以說無一例外的都是圓管



 


如果你看過LITESPEED ARCHON的管型就會發現,上管的八角管非常難處理


不管這樣的八角管為的是美觀或者是強化的理由,在成型上都是非常複雜的


 


也就是說只為了一個如果從碳纖角度來看非常容易處理的管型,就要花很多的錢


那麼你就可以了解為了達到這樣的條件,一部車你必須付出多少的「代價」


 


鋼車和鈦車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更極端,你看過圓管之外的鋼車嗎?


有,但是非常非常的少,目前印象中只有DEDA EOM16.5的鋼材有人這樣做


 


鋁呢?目前看過鋁車的造型可以說是,在管材變化上面比較多的


基本上,過去看過卜威用空壓成型技術做出來的車架,造型還滿炫的


但是,如果你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時,這些車架的弱點就非常明顯了


 


什麼問題?你猜到了嗎?答案是----重量,如果你想到這裡你就算對了


如果要做到這種程度時,其實在處理的難度上面,會比圓管要難很多


 


最重要的是你的抽管有可能是不好控制的,所以到最後非常可能---很重


為什麼卜威目前量身訂做的車有不同的重量,而圓管似乎是最輕的,道理就在此


 


事實上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形狀,對於碳纖來說「只要用模具就可以達到」


而且只要你懂得如何堆疊排比,並且善用手中的材料,重量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且碳纖車架做到八百五十公克左右,依然能夠保持絕佳的結構剛性


但是不管是做到770公克的鈦車或者是做到790公克的鋁車,能夠這樣嗎?


事實上某支輕量鋁車的裂管事件,不是在網路上面一直轟傳著嗎?


LITESPEED這支吉莎羅,大概只能給五六十公斤的人騎,才不會覺得軟


 


當車架沒有結構剛性時,那麼我們所談的「設計」和「效率」就成為空談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問「金屬車架重量和剛性的平衡點在哪裡?」的原因


 


當然這也不是說碳纖車架就可以「重量無限制的輕下去」


基本上,我個人也不認同碳纖車一直在「輕量化」上面做文章


 


因為對於騎乘來說,最重要的是「效率」,設計只是達成效率的手法


但是如果你只是光在輕量上面動腦筋,最後就是你可能很多都被犧牲掉了


 



量產容易壓低成本也容易


那這樣的車架,除了「重量上面那一點點的優勢之外」,你可能要想---還有什麼


最重要的是那一些優勢如果是用「效率」所換來的時,這種犧牲是不是有必要


 


但是碳纖這種好處也不能說是絕對的,至少在某方面就不可能是


碳纖具有量產的優勢,因為它是用模具來製造,但這也註定它缺乏彈性


碳纖車架在「量身訂做」上面,對國內車廠而言就是「無法奉命」的


 


因為不管你去哪一家,他一定會問你,你有多少的量?這可能是你無法回答的


所以,就算目前國外碳纖車架有接受量身訂做,但是價格也是「高」不可攀


而且量身訂做到目前為止管型大概也是以圓管為主,因為被製作方式給限制了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好沒兩好」,用在碳纖車上來,不也是如此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