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我的女兒問我,她的一個同學因為把工作交給別人,最後卻落得被架空


我想,她找我女兒談這件事,應該是取暖的意義大過於解決事情的可能性


畢竟這個同學是我女兒的好朋友,但是我女兒和她交付工作的人沒有淵源


 


老實說,如果回到我唸高中的那個時代裡,遇到這樣問題時我會怎麼做?


當我女兒和我談這件事時,其實我的腦海裡所浮現的是這些關係的相對意義


 


我的猜想是他的好同學,因為沒有能力「掌控全局」所以他做了任務交付


而被交付的人,是不是真的能掌控全局,我們並不清楚,但是這個人願意冒險


 


因為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練兵機會」所以她願意冒險去做嘗試


而且很顯然的是,成功了她會獲得高度的讚美,失敗了「她的責任也不大」


 


不要放棄練兵機會


因此為了達到執行的效果,她很「專斷的」把工作全部都扛了下來


然後根據「她的意志做任務分派」,因為她所考慮的是:如何獲取勝利


由於這項工作並沒有考慮到同學當中的「人情包袱」因此交付的人失望了


 


因為很顯然的,她原本所期待的「利益均霑」的表現空間被「拿掉了」


也就是說,由於對方太過搶鋒頭,讓她在整件事情上面有嚴重失落感


 


我記得有人對於娜塔麗波曼在雷神索爾一戲中,能夠擺脫花瓶表示激賞


其實,任何一個有能力主導戰局的人,是不可能讓「自己被當做花瓶看的」


 


我女兒的這個朋友在要她「主導戰局」時因為擔心失敗,而做了任務交付


但是她又不能象劉備一樣對諸葛孔明知人善任,擔心「風采完全被搶了」


當妳越是這樣想的時後,其實「你的格局」就變小了,你的表現就變差了


 


那麼大家眼中看到的妳將不再是一個「豁然大肚」的人,因為你演不出來


所以她對於當初把工作交付這件事因為對方的作為而感到「做錯了」


 


其實,從這件事裡面我們看到一件事情就是「現在小孩子的訓練問題」


有太多的小孩是「活在掌聲中的」於是他們忘了「淚水本身的意義」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只想要聽到掌聲,但是卻怕必須「面對失敗」


 


怕失敗讓他們真正在面對工作壓力時,往往選擇「讓別人去做」


這無疑是喪失了訓練自己的最佳機會,而逐漸養成「逃避的心裡」


這種活在成功之中的幻象,其實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並沒有真正成功


 


其實反過頭來思考一件事「失敗了又怎麼樣呢」對於孩子來說:會死嗎?


如果「沒有那麼嚴重」,那麼試問是什麼樣的壓力讓孩子「不願意去嘗試呢?」


我想這後面應該潛蔵著某些「外加的價值觀」在主導整件事情之所以如此發展


 


現在的孩子何其的「怕失敗」但是「怕輸在起跑點」是他們固有的思維嗎?


當然真正輸不起的「可能是父母視」但是最後「連孩子也變得輸不起了」



失敗了又怎麼樣?


因此這種輸不起的情形就變成了一種潛意識,讓你在面臨選擇時出現逃避


就象現在的孩子喜歡拿「分數」做為成功與失敗的「評量」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基本上考試真的能代表的意義有多少?考得高就表示你很懂嗎?未必吧!


 


很久一段時間裡,女兒從來不曾提到她放在橱櫃裡的那把小提琴


對於她來說,她學琴的那段歷史的不有趣,似乎就變成了一個被「壓迫」的記憶


 


其實為了這件事,我曾經和她道歉過,因為「新手父親」有很多沒有的經驗


所以對她來說「學琴」應該是她從小到大,最不愉快的一段往事


 


但是這兩天她卻告訴我希望我找個時間,把那把琴斷掉的那根弦給換上去


在停了將近五六年之後,她突然重新對拉琴這件事又產生了興趣


當然,促使她重燃這個興趣的,決對不是父母親的鼓勵,而是外在的因素


 


當年我因為父母親花錢讓她培養興趣,但是她卻不認真而「憤怒」


但是,現在的我在看這種事情時,早已把這種事情看成是「興趣」的一環


其實只要你還維持著對這件事情的「興趣」那麼你永遠會有機會再度接軌


 


成功是什麼?分數是什麼?很多事情其實是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看的」


越怕失敗其實所能得到的經驗其實「反而越少」那麼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經驗中將會不斷的碰到問題,而給予正確的價值觀是重要的


 


每個父母親其實都是孩子的「心靈捕手」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了「虎媽」


文章是智慧財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TUA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